谁也没料到,某综艺小考结束后的后台,王栎鑫从口袋里掏出的不是庆祝的饮料,而是一份让在场人沉默的体检报告。纸页上,心脏相关指标335pg/mL 的数字格外扎眼,远超 39-174pg/mL 的正常参考区间,医生的叮嘱直接摆在台面上:“立刻停掉剧烈运动,再扛着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面对《宝莲灯》和《MAMA》两个高强度唱跳舞台,他捏着报告反复念叨:“我要搞两个舞台肯定撅在这儿”,语气里满是无奈,“内心真的想参加,但身体是真扛不住”。最终他咬咬牙选了保留《宝莲灯》,放弃《MAMA》,这个决定让后台原本紧张的氛围多了几分心疼,毕竟小考时他明明带着病完成了表演,甚至发挥得比不少健康选手都稳,可一结束就垮了,坐在角落沉默不语,连喝水的力气都透着透支的疲惫。
很少有人知道,王栎鑫在节目里的每一个亮眼舞台,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身体消耗。一公备战时,他每天的运动量算下来要消耗 6000-7000 千卡, 这相当于普通人连续训练 14-15 小时,可他还在为了上镜效果节食,饿了就啃个馒头垫肚子,粉丝隔着屏幕都能看出他脸在慢慢消瘦,多次在评论区喊 “别减了!先吃口热饭”;
二公练《无人知晓的我》,他得反复把自己代入情绪崩溃的状态,哭到眼肿、嗓子哑是常事,身心双重耗损比单纯的体力训练更熬人;到了四公的武术舞台,他为了动作标准提前加练,结果练伤了,演出结束后只能拄着棍子站着,喘了好半天才能开口说话,那几秒的沉默比任何台词都让人揪心。
更让人担心的是他长期的状态:粉丝早发现他有焦虑性失眠,经常熬夜到凌晨,私下里也总说 “心里有事就睡不着”,加上时不时的自我内耗,身体早就在亮 “黄灯”。这次心脏指标超标,其实是长期积累的爆发,舞台上情绪一激动,比如唱到高潮时的用力爆发,都会悄悄加重心脏负担,只是他之前一直没当回事,硬扛着往前走。
王栎鑫退出《MAMA》舞台的决定,没等来一句质疑,反而被主流媒体和粉丝齐齐点赞。有人说 “能承认自己扛不住,比硬撑着晕倒更勇敢”,还有媒体特意发文:“优先健康从不是退缩,而是对自己和舞台负责的选择。”
不少医学账号也借这件事科普起来,提醒大家注意心脏缺血的信号:比如突然心慌、没干什么活却觉得累到抬不动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可能都是身体在求救。有网友留言说:“看他啃馒头训练的样子,想起自己熬夜加班的日子,现在终于明白,再想拼也得给身体留口气。”
如今王栎鑫把重心放在《宝莲灯》舞台的打磨上,后台偶尔能看到他拿着保温杯喝温水,不再像之前那样连轴转。其实对观众来说,比起看一个硬撑着的 “完美舞台”,更想看到的是健康状态下的真诚表演 —— 毕竟再亮眼的灯光,也比不上一个人眼里本该有的活力,而这份活力,永远得靠好好照顾自己才能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