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6 日中午,瑞鹤娱乐官博一条秒删的图文引发粉丝震动。那张包含日本男团 ONE N’ ONLY 成员高尾飒斗的照片,配着 “我也要扣扣你的嘴” 的亲昵文案,在截图流传的十分钟里,让不少网友以为是工作人员用公司账号 “公费追星”。这场意外的 “切错号” 事件,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不仅暴露了小经纪公司的管理漏洞,更揭开了艺人梓渝与公司之间权责失衡的深层矛盾。
事件发酵两小时后,瑞鹤娱乐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因 “账号管理人员疏忽” 发布无关内容,已对涉事人员 “严肃批评并更换运营团队”。但网友很快扒出,这已是该公司一个月内第二次出纰漏 ——7 月的艺人行程声明中,“面对” 被错写成 “面度”,当时就有粉丝吐槽 “整个团队像兼职”。两次失误叠加,让 “业余管理” 的标签牢牢贴在了这家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身上。
巧合的是,事件发生当天零点,正是梓渝新歌《此生不换》上线的日子。粉丝最初以为官博文案是在互动宣传,弄清真相后迅速调整策略:在道歉声明评论区刷满 “新歌好听”,同时强调这首歌已被贵州、盐城等地文旅部门选为宣传曲,音乐节现场曾引发千人合唱。这种 “切割 + 安利” 的操作,暂时将艺人与公司失误区隔开来,但也难掩粉丝的长期焦虑。
更深层的争议藏在公司架构里。资料显示,梓渝 7 月 25 日刚接任瑞鹤娱乐法定代表人,却持有 0% 股份,实际控制人李莼 100% 持股。这意味着,这位刚出道不久的艺人要在法律上承担公司债务、税务等连带责任,却无权参与分红。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 “空壳法人” 安排在业内极为罕见,相当于让艺人 “光着脚站在雷区里”。粉丝晒出的判决书显示,梓渝目前还背负着 60 万元解约债务,需分 5 年偿还,“一边背债一边替公司担责” 的现状让舆论哗然。
在道歉声明的热评区,“成立梓渝独立工作室” 的呼声盖过了批评。有粉丝整理出公司成立至今的 “糊涂账”:4 人团队要兼顾艺人经纪、内容运营、商务对接,去年双十一期间甚至因忘记给梓渝报名活动错失曝光机会。“小公司资源少可以理解,但连基础管理都做不好,就是对艺人不负责。” 这条获赞两万的评论,道出了粉丝的核心诉求。
事件也让业内重新审视新生经纪公司的生存困境。瑞鹤娱乐 2024 年 9 月才注册,注册资本仅 100 万元,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本就步履维艰。有匿名经纪人透露,这类公司常通过 “艺人挂名法人” 降低注册门槛,用 “全约绑定” 控制成本,“看似是公司捧艺人,实则是艺人用个人流量反哺公司”。这种失衡的生态,在此次 “切错号” 事件中被放大 —— 当工作人员能随意用官博追星,本质上是公司缺乏规范管理的体现。
截至发稿,瑞鹤娱乐未回应关于法人权责的质疑,仅在评论区重复 “会加强管理”。而梓渝的粉丝仍在持续呼吁合理分配权责,# 请瑞鹤娱乐尊重梓渝 #话题阅读量已破 3000 万。这场由 “追星文案” 引发的风波,最终指向的是娱乐圈一个更普遍的命题:当资本与艺人的力量严重不对等时,所谓的 “合作共赢”,往往只是弱势一方的负重前行。正如一位粉丝在超话里写的:“我们不是要苛责小公司,只是不想看到喜欢的人,成为管理混乱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