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4 日,于正卡点为旗下艺人赵晴发布的庆生长文,像一颗石子投入内娱的湖面 —— 文中首次提出 “青衣脸” 概念,直言 “内娱已经太久没有青衣了,所有的女主角都是花旦,但你不一样”,这番话不仅给赵晴的演艺定位定了调,更戳中了观众对当下荧幕角色的审美痛点。
于正的文字里藏着明确的区分:传统戏曲中,“青衣” 多是端庄坚韧的女性形象,或为贤妻良母,或为大家闺秀,气质沉稳内敛;到了影视圈,这两个字便成了 “古典韵味 + 正剧气场” 的代名词,像周迅、孙俪早年塑造的复杂角色,都带着这种 “柔中带刚” 的特质,与市场上扎堆的 “花旦脸”形成鲜明反差。而在他看来,赵晴恰好长在了这个 “稀缺赛道” 上 —— 颧骨到下颌的流畅线条,杏眼含情的淡颜长相,往那一站就自带清冷的故事感,尤其在《凡人修仙传》里演 “莫彩环” 时,明明是个小角色,却靠眼神里的破碎感和细腻演技成了观众的 “意难平”。
这番定位背后,藏着于正的 “算盘”。他不止一次感慨 “内娱花旦扎堆”,甜妹型女主虽讨喜,却难撑起重磅正剧里的复杂角色。而赵晴被他视作破局的关键 —— 新剧《金吾不禁》里,她饰演的女将军一身铠甲,眉宇间带着 “舍我其谁” 的气场,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复制 “端庄坚韧型女主” 的成功路径,毕竟《楚乔传》这类大女主剧的长尾热度,早已证明市场对 “有力量的女性角色” 的渴求。
当然,争议从未远离。赵晴早年因《墨雨云间》等剧被批 “演技木讷”“上镜显胖”,于正这次特意在长文里 “反击”:晒出她凌晨五点练台词的录音截图,健身塑形的对比照,字里行间都在说 “她的努力配得上这份期待”。而观众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 —— 当 “伪大女主” 剧里的甜妹硬凹霸气越来越让人疲劳时,《封神》里娜然的英气、《定风波》里张南的隐忍,都在悄悄圈粉,大家开始期待 “真・青衣” 的出现:她们不必时刻甜笑,却能靠眼神和气场撑起一部剧的厚度。
眼下的市场确实给了赵晴机会。古装正剧热度回升,《凡人修仙传》的出圈已经证明,有质感的角色比流量更能留住观众;而青衣型演员的稀缺,也让她一旦站稳脚跟,就容易拿到正剧资源。但挑战同样明显:目前她仍被诟病 “眼神偶尔呆滞”,台词功底也需再打磨;更重要的是,于正团队 “营销过度” 的标签,可能会让观众对 “青衣脸” 的夸赞打折扣 —— 毕竟,“青衣” 的核心是演技和气质,而非一句定义就能坐实。
于正说 “这是老天爷赏饭”,但内娱的饭从不好吃。赵晴能不能接住 “青衣” 这个标签,最终还要看《金吾不禁》里的女将军能不能立住,看她能否在 “凌晨练台词” 的努力之外,真正把 “端庄坚韧” 刻进角色里。毕竟,观众认的从来不是 “脸”,而是那张脸背后,能让角色活起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