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头条新闻_热点资讯_字字头条

鸟鸟从脱口秀演员转型为总编剧,称自己是世界的旁观者!

2025-08-01

当鸟鸟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中以总编剧身份说出”我现在是世界的旁观者”时,镜头正对着她捏着笔的手指 —— 那支写过无数爆款段子的笔,此刻悬在剧本上方,像在犹豫要不要触碰某个滚烫的话题。这位从北大中文系走出来的脱口秀演员,如今以总编剧的身份,把对网络生态的困惑、表达的无力,熬成了一句戳中无数人的生存宣言。

没人比鸟鸟更懂 “表达” 这把双刃剑的重量。她在节目里剖开过一个残酷的现实:“同意你的人只会同意你的观点,但反对你的人会攻击你的父母、你的长相、你存在的权利。” 曾经,她以为脱口秀是刺破现实的针,写 “社恐” 能让同类找到共鸣,讲 “内卷” 能让年轻人松口气,可后来发现,当普通人只是 “信口开河” 时,极端者早已举起了 “开盒” 的刀 —— 有人因为她的段子去扒她的家庭住址,有人对着她的照片骂 “长得就像没说过好话”,甚至有人在评论区否定她 “活着的必要”。那些本想消解孤独的表达,反倒成了引火烧身的引线,“有共鸣就不再孤独,不孤独就不再想死” 的期待,最终变成了 “有表达就有反对,一挨骂我就想死” 的悖论。

这种无力感不是突然降临的。她试过热血沸腾地想 “学辩论”,用逻辑说服反对者;也想过 “学法律”,用条文抵挡恶意,可最后发现,在网络的混沌里,道理和规则常常让位于情绪。就像她写过的段子:“我以前觉得脱口秀能解决问题,后来发现,没有一段脱口秀能劝住一个想骂你的人。” 于是她半开玩笑地说 “现在改学武术了”,与其和键盘侠缠斗,不如练出一身 “沉默的铠甲”。这种转变里藏着成年人的清醒:承认表达的局限性,有时比硬着头皮发声更需要勇气。

转型总编剧后,鸟鸟的 “旁观” 多了层社会切片的锐度。她坐在导播室里,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弹幕,能精准捕捉到 “影视区民生凋敝,评论区文艺复兴” 的荒诞 —— 剧集本身没人讨论,弹幕里却吵成一锅粥;也看透了网友 “互为电子榨菜” 的真相,你消费我的情绪,我咀嚼你的争议,注意力像流水一样被稀释。这些观察被她揉进段子里,比如那句 “你生气了?那我建议你结婚生子”,用反讽戳破 “用规训解决矛盾” 的社会惯性,旁观的距离反而让批判更有力量。

她学会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 的生存哲学。不再急着为热点站队,也不忙着回应每一句质疑。就像开会时总忍不住数天花板的灯,她用这种 “游离感” 保持清醒 —— 不是冷漠,而是怕自己的即时反应变成新的争吵导火索。有观众说这是 “社恐人设的延伸”,可只有她知道,这是在网络的枪林弹雨中练出的本能:“不比赛的时候,人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卸下了 “必须赢” 的竞技压力,她反倒能把 “两边都赞成朋友意见” 的社交妥协,写成让社恐会心一笑的段子,用幽默给现实的无力感松绑。

北大的背景给了她解构矛盾的底气。她比谁都清楚,社会需要多元的声音,但个体的发声太容易被扭曲 —— 一句 “我觉得” 可能被放大成 “她居然敢”,一点困惑可能被曲解成 “她在洗地”。所以 “旁观” 不是退缩,而是在喧嚣里守住思考的空间。就像她在节目里说的:“不是不想说,是怕我说的和你听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今,越来越多网友在她的段子里看见自己:想在朋友圈发点想法,写了又删;刷到争议话题,想评论又默默退出;甚至和朋友聊天,都先在心里打三遍草稿。“鸟鸟演我上网” 的感叹里,藏着数字时代的集体困境 —— 人人都渴望被看见,又怕被看穿;想发出声音,又怕被噪音淹没。

而鸟鸟的 “旁观”,或许给了这种困境一个温柔的出口:不必逼着自己当冲锋的勇士,也不用为沉默感到羞愧。就像她在最新一期里写的结尾:“世界这么吵,做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也挺好。” 毕竟,能在喧嚣里守住自己的节奏,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生存智慧。

       

最新文章

日本麦当劳推出宝可梦套餐:许多人只要卡片,套餐被随意丢弃!

热榜

 

阅读14953

网传迪丽热巴或首登 VOGUE 金九封面,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娱乐

 

阅读14673

男子向楼下烧烤店泼不明液体,长期噪音矛盾引发极端冲突!

时事

 

阅读19633

汪苏泷演唱会间奏间隙调侃迟到粉丝,一句”才来呀~”引发全场爆笑!

娱乐

 

阅读17367

全球首个孕育机器人预计一年面世,售价估计不超过 10 万元人民币!

科技

 

阅读19653

冀ICP备20017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