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辛芷蕾与秦岚挽手散步时被拍到身穿印有英文单词 “queer” 的私服,这一画面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queer” 一词原意为 “古怪的”,现多用于性少数群体身份标识,部分网友提醒 “不要乱穿英文衣服”,认为公众人物需谨慎对待敏感词汇,避免引发误解。
在这场争议中,不同观点激烈碰撞。质疑声认为,“queer” 涉及特定群体标签,公众人物的私服选择同样需要考虑社会影响,其团队应该提前审核服饰上的文字内容,避免因用词不当引发争议。他们觉得公众人物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体,在言行举止乃至服饰选择上都应更为审慎,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然而,反驳声也占据了主流。多数网友强调,“queer” 在全球语境中已逐渐摆脱贬义,成为性少数群体自我认同的标签之一。而且辛芷蕾此次出行属于私人行程,穿着私服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对其过度解读实属苛责。有网友结合辛芷蕾过往在综艺中的表现,比如曾把 “I want merry” 说成 “I want marry”,调侃她可能将 “queer” 误认为 “queen” 了。
辛芷蕾的时尚表现力一贯出色,比如近期在巴黎高定周 G 社的生图就广受好评,展现出强大的时尚驾驭能力。而且她性格本就特立独行,曾自称 “把野心写在脸上”,这样的穿搭风格也符合她一贯的形象。不少认证账号呼吁大家将关注点放在她的作品上,而非过度纠结于私服细节.有少数理性声音提出建议,认为公众人物可以更注重服饰符号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含义,在选择服饰时多一份考量;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英文印花服饰时,也可以稍作了解,避免因不了解词义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发酵过程中,公众的注意力逐渐发生了转移。更多网友开始聚焦于 “辛甘秦愿” CP 互动,也就是辛芷蕾与秦岚之间深厚的闺蜜情,两人挽手散步的温馨画面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她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还有人借此机会讨论起辛芷蕾的待播作品,如《仁心俱乐部》《日掛中天》等,对她的演艺表现充满期待。
部分网友在关注事件的同时,还了解到了辛芷蕾的励志经历。比如她在拍摄《长江图》时,脚踩玻璃碴仍坚持演出,这份敬业精神让她收获了更多路人的好感度。此次辛芷蕾的私服争议,反映出公众对公众人物言行及服饰选择的高关注度,也体现了不同群体在文化认知上的差异。但最终,大家更希望能将目光回归到艺人的作品和专业能力上,期待辛芷蕾能在未来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