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8 日,艺人闫桉在非公开行程中,于住所或车库附近遭遇多名私生饭围堵,随后发生的 “砸手机” 事件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当天,私生饭的行为极为过激,不仅用手机怼脸拍摄、推搡着尾随闫桉至家门口,甚至意图跟随他上楼。期间,私生饭还持续进行言语辱骂,严重干扰了闫桉的人身安全及隐私。事实上,这并非闫桉首次遭受私生饭骚扰,2025 年 1 月他曾遭遇电话骚扰,6 月因隐私泄露报过案,7 月 3 日在机场被围堵还导致玻璃碎裂,私生饭的长期骚扰让他不堪其扰。
事件发生时,闫桉初期仅夺走私生饭的手机并试图归还,但在对方持续的辱骂下,他情绪爆发,摔毁了对方的设备。据目击者称,闫桉长期以来面对私生饭的骚扰都保持着克制,此次行为是在极端压力下的反抗。值得一提的是,事后有当事人拿回手机后仍在网上发布视频,显示设备 “近乎毫发无伤”。而粉丝也证实,闫桉日常性格温和,被称为 “萌萌的小男孩”,此次情绪爆发足以反映出私生饭骚扰的严重性。
对于这一事件,超过 90% 的主流声音表示支持闫桉。从法律层面来看,私生饭的跟踪、偷拍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及《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条款,属于明确的违法行为。大众普遍认为,艺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自卫反击是合理的,而且闫桉已经多次隐忍,此次爆发实属无奈。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内的共鸣,不少人呼吁内娱集体抵制私生饭,将闫桉的行为视为 “反抗示范”。同时,大家强调 “艺人的隐私权与普通人无异”,坚决反对 “受害者有罪论”,认为不能因为艺人的公众身份就忽视其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过,也有个别声音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摔手机可能涉及财物损毁,建议闫桉当时选择报警处理。
闫桉此次事件再次将私生饭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如何有效遏制私生饭的过激行为,保护艺人的合法权益,成为行业内外亟待解决的问题。艺人作为公众人物,虽然需要面对镜头和粉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隐私和安全可以被随意侵犯,维护健康的追星环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