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综《让我来唱》的录制现场,一段未被剪辑进正片的对话,意外在网络掀起波澜。选手翻唱网络热歌《跳楼机》(原唱 LBI 利比)后,导师郝蕾私下询问徐明浩的看法,一句直白的 “我不喜欢”,将音乐审美差异与舆论场的复杂博弈,推至公众视野中央。
节目里,胡彦斌已公开将该表演定义为 “当日最差”,而徐明浩的私下表态,本是导师间的非正式交流,却因现场片段流出引发热议。“能听清歌词,但就是不喜欢”,这句看似简单的回应,既没有否定选手唱功,也未攻击歌曲创作,却依然触动了舆论敏感神经。
作为音乐人,徐明浩凭借《Orbit》《Skyfall》等作品展现出独特音乐审美。他偏好 “chill、鼓点清晰” 的曲风,而《跳楼机》中 “可能是我贱吧” 这类直白粗鄙的歌词,显然与他倡导的 “先爱自己再爱他人” 价值观相悖。多数网友认可他表达审美偏好的权利,认为这是专业视角的真实反馈;但也有少数声音质疑其 “不尊重选手”,担忧艺人言论被断章取义的风险。
这场争议背后,暴露出当下网络热歌的深层问题。《跳楼机》被指依赖 “万能和声” 拼接旋律,歌词不仅逻辑混乱,更充斥低俗表达,与 2000 年代华语乐坛 “天青色等烟雨” 般的诗意歌词形成强烈反差。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歌曲通过买断综艺翻唱权、数据注水等手段,制造虚假热度,成为短视频算法催生的 “快餐音乐” 典型。
胡彦斌、郝蕾对选手声线与歌曲不匹配、唱词含糊等技术问题的批评,也让音综抽签选曲机制的不合理性浮出水面。选手被迫演唱不适合自己的歌曲,不仅难以展现真实水平,也让节目评判标准陷入尴尬境地。
徐明浩的这次表态,折射出内娱艺人 “真实发声” 的包容度困境。公众一边批判明星的 “假人设”,渴望看到真实的一面;另一边,当艺人表达个性观点时,又难以完全接纳。这场风波中,徐明浩的言论本质是对音乐审美的专业探讨,并非否定大众文化,但依然难逃舆论的审视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