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王家卫的老板,基本都亏钱!我这辈子绝不录用他!”11 月 3 日,向太陈岚在直播间甩出的这句狠话,像一颗炸弹轰穿影视圈。她毫不留情地盘点王家卫的 “烧钱黑历史”,从《阿飞正传》4000 万投资仅收 975 万票房,拖垮邓光荣公司,到《摆渡人》10 亿回本线只卖 5 亿,字字戳中 “资本痛点”。更劲爆的是,编剧 “古二” 曝光的私人录音随即流出,王家卫私下贬损演员、开低俗玩笑的言论被公之于众,那个被奉为 “文艺教父” 的男人,一夜之间被推下神坛。

向太的吐槽,戳破了王家卫 “艺术滤镜” 下的资本困境。在她看来,王家卫的 “不受控” 早已是圈内顽疾,“无剧本、无规划,拍着拍着就推翻重来,这哪里是做电影,分明是拿投资人的钱瞎折腾!” 细数他的作品,几乎部部都是 “亏损预警”:
1990 年《阿飞正传》,耗资 4000 万港元,最终票房仅 975 万,直接让投资人邓光荣的公司陷入绝境,从此淡出影坛;1994 年《东邪西毒》,拍得资金链断裂,全靠同期赶拍的喜剧《东成西就》票房 “输血”,才勉强填补窟窿;2016 年《摆渡人》,号称 “10 亿才能回本”,最终票房定格在 5.23 亿,投资方血亏离场。
如果说 “烧钱” 只是资本争议,那流出的私人录音,直接撕碎了王家卫的 “文人风骨”。据编剧 “古二” 曝光的内容,他在私下谈话中口无遮拦:吐槽唐嫣 “很装,演啥都一个样”,调侃陈道明 “阴阳同体,看着别扭”,拿金靖开低俗玩笑,甚至对 90 岁高龄、德高望重的游本昌老先生评价 “不是省油的灯”。
这番言论瞬间引发众怒。网友怒斥:“一边请演员来撑场面,一边背后捅刀子,太没风度了”;“把对合作者的不尊重当玩笑,这哪里是文艺教父,分明是职场 PUA 高手”。更讽刺的是,这些被他私下贬损的演员,在公开场合却屡屡称赞他 “极致追求”“艺术大师”,这种 “台前吹捧、台后诋毁” 的双面叙事,让网友直呼 “三观震碎”。
王家卫的 “慢” 与 “狠”,早已让不少演员苦不堪言。《繁花》拍摄 3 年、剪辑 4 年,胡歌单场戏 NG42 条,拍到怀疑人生;唐嫣被传某场戏重拍超 80 次,一度陷入自我否定;张国荣拍《阿飞正传》时,因反复 NG、剧本不定,濒临精神崩溃;关淑怡远赴阿根廷拍摄数月,最终戏份被全删,白忙活一场;宋慧乔被剧组扣护照三年,成片中仅出现几分钟;章子怡拍《2046》时,因频繁重拍陷入抑郁,直言 “那段时间像活在地狱里”。

唯独王菲是个例外。当年拍《重庆森林》,她坚持 “每镜只拍一次,到点必须下班”,拒绝无意义的消耗,反倒被王家卫称为 “最特别的女演员”。网友调侃:“不是王家卫不‘折磨’人,是他不敢惹王菲”,这反差也戳破了所谓 “艺术坚持” 的真相 —— 不过是建立在演员的妥协与牺牲之上。
向太一句言辞激烈的评价,意外点出业内共识:“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根本撑不起‘大师’的名头!” 自 1988 年《旺角卡门》起,美术指导张叔平就成了王家卫的 “左膀右臂”,包揽了他所有作品的美术、服装、剪辑。王家卫 17 座金像奖中,13 座都与两人合作的作品相关。
《花样年华》里令人惊艳的旗袍、《重庆森林》迷幻的霓虹色调、《春光乍泄》的复古质感、《繁花》的民国风情 —— 这些被奉为 “王家卫符号” 的美学元素,实则出自张叔平之手。有网友直言:“王家卫负责提供情绪碎片,张叔平负责把碎片拼成美学宫殿。剥离张叔平的视觉包装,他的故事其实很空洞。”
王家卫的作品无疑是华语电影的独特存在,他的美学风格、情绪表达,至今无人能复制。但当 “慢” 变成无限期拖延,“艺术追求” 变成无视投资回报,“个人表达” 凌驾于演员尊严、创作者权益之上,这套模式是否还适应今天的影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