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5 日,张继科杭州临安乒乓球训练基地暑期集训营闭营仪式上,一幕震撼场景令现场沸腾:8 岁学员王奕博在实战对抗中连续击败三名 12 岁以上选手,其精准的反手拧拉和顽强的相持能力,让见惯大场面的前国手郝帅也不禁赞叹:”这孩子的球感,比我 10 岁进省队时差不了多少。” 更令人惊叹的是,张继科在训练间隙将这段视频发给樊振东时,这位 “超级金满贯” 得主竟回复:”比我当年厉害多了!”
在 7 月 3 日的特训中,张继科亲自为小王奕博设计了 “2000 板连续击球” 挑战。43 分钟的高强度对抗中,张继科半跪喂球,将落点误差控制在 10 厘米内,而男孩边擦鼻涕边坚持,最终以每分钟 46 板的节奏完成挑战。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 5000 万次,网友发现:”张继科的喂球高度精准卡在儿童反应黄金值每秒 3 米,这是顶级教练才能掌握的科学训练法。”
训练结束后,张继科特意奖励孩子一件签名运动服,并透露:”他的反手动作协调性,已经超过我 8 岁时的水平。” 其父张传铭 —— 这位培养出大满贯冠军的资深教练也亲自上阵指导,用 “端碗水” 的比喻帮助孩子将手肘误差从 12 厘米缩至 2 厘米。这种 “冠军直导 + 科学训练” 模式,正是张继科青训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不同于传统精英教育,张继科将青训门槛降至冰点:暑期普通班 4000 元 / 期,部分体验课仅 199 元,师生比严格控制在 1:6。训练基地内,既有瑞士、巴西等国的国际学员,也有来自山区的留守儿童 —— 后者通过公益名额获得免费参训机会。这种 “冠军资源下沉” 策略,让更多孩子体验到奥运级训练:前国手尹航亲自示范发球细节,张继科父亲张传铭每日巡查指导,连蔡振华都感慨:”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国球的温度。”
与之配套的 “张继科杯” 全民争霸赛,更将这种普惠理念推向高潮。15 万元总奖金覆盖 5-68 岁全年龄段,残奥冠军与外卖小哥同场竞技的场景屡见不鲜。中学组冠军黄友皓(国乒选手黄友政弟弟)凭借赛事成绩获得北大特招资格,标志着 “教培 – 赛事 – 升学” 闭环正式形成。
经历舆论风波的张继科,如今将全部精力投入基层建设。他拒绝海外俱乐部开出的百万年薪,坚持将训练营盈利投入公益:2025 年,已有 23 名学员通过体育特长考入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其中 3 名文化课仅 350 分的学生实现 “弯道超车”。这种 “体教融合” 模式得到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文章指出:”张继科用赛事撬动资源,用青训反哺体系,为中国乒乓开辟了 ‘ 第三条道路 ‘。”
在 8 月 5 日的结营赛上,小王奕博与张继科的 “师徒对抗赛” 成为压轴大戏。尽管最终以 2:11 落败,但孩子在决胜局中连续挽救 5 个赛点的表现,让现场掌声雷动。当张继科将象征传承的球拍交到他手中时,看台上突然响起《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合唱 —— 这是张继科在 “张继科杯” 开幕式领唱的歌曲,此刻,它正穿越球馆穹顶,在临安的夜空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