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孕妈孕期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总觉得浑身乏力,蹲久了站起来会头晕,产检时医生可能还会提醒 “有点血虚”。这时候千万别急着找 “祖传补血方”,孕期补血讲究 “安全第一”,搞懂为什么要补、怎么安全补,比啥 “秘方” 都管用。
一、弄清楚为啥孕期妈妈特别容易 “缺血”?
不是妈妈身体不好,而是肚子里的宝宝从受精卵长到几斤重,全靠妈妈的血液输送营养,为了满足宝宝的需求,妈妈的血容量会比孕前增加 30%~40%,相当于血液被 “稀释” 了,血红蛋白浓度容易下降;再加上孕期妈妈的身体代谢变快,日常活动、胎儿发育都会消耗气血,要是营养没跟上,就容易出现 “血虚”,表现为累、头晕、脸色发白,严重的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孕期补血不是 “补额外的营养”,而是帮妈妈跟上身体的 “特殊消耗”,让自己舒服,也让宝宝长得好。
二、孕期补血的好处
妈妈少遭罪:血虚的妈妈容易心慌、失眠、脚冰凉,适当补血后,这些不适会减轻,孕期能更轻松地散步、产检,甚至做些简单的家务;
宝宝发育更稳:宝宝的氧气和营养全靠妈妈的血液,妈妈气血足,宝宝才能更好地长体重、长器官,产检时的生长曲线也会更达标,减少 “胎儿生长受限” 的风险;
减少分娩风险:血虚的妈妈在分娩时更容易出现体力不足、出血后恢复慢的情况,孕期把气血补好,也能为分娩储备 “体力”。
三、这些食材可常吃,药材必遵医嘱
日常食材:枸杞子、红枣:这两种是最常见的 “补血小零食”,枸杞子可以泡在牛奶或水里喝,红枣可以煮粥、蒸山药时放几颗;
黑芝麻:磨成粉撒在粥里、酸奶里,不仅能补血,还能帮妈妈缓解孕期便秘;
动物肝脏、海鲜:这些是 “补铁好能手”,比如每周吃 1~2 次猪肝,每次 50 克左右,避免过量;海鲜选新鲜的虾、鲈鱼,清蒸或煮汤,既能补蛋白质,又能补维生素 B12。
中医药材:中医里常用的当归、熟地黄、菟丝子等,确实有补血的作用,但这些是 “药材” 不是 “菜,比如当归有活血的作用,孕早期用可能有风险,有高血压的妈妈用熟地黄前要先调理体质,甚至有些药材孕期完全不能碰。
对孕妈来说,最安全的 “补血方式” 就是 “医生指导 + 合理饮食”,别信网上的 “祖传秘方”,也别跟风买别人用着有效的补药,毕竟每个妈妈的体质、孕周、基础病都不一样。只要产检时跟医生多沟通,每天吃好三餐,适量吃点枸杞子、红枣,多喝水,就能帮自己和宝宝把 “气血补好”,舒舒服服度过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