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下旬,深圳某漫展现场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一位 00 后大学生 coser 身着国乒队比赛服,佩戴王楚钦标志性的黄色发带,连反手拧拉的动作都复刻得行云流水。现场观众用手机灯光扫描其细节时发现,从发型弧度到球鞋品牌均高度还原,甚至有资深球迷惊呼:”这相似度绝对超过 60%!” 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 2000 万次,瞬间引起网友热议!
涉事 coser 小周(化名)是广州体育学院乒乓球专业学生,也是王楚钦的多年粉丝。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特意研究了他在 2025 年世乒赛男单决赛的动作,连护腕上的赞助商 logo 都用丙烯颜料手绘还原。” 视频中,她在漫展中央的空地处模仿王楚钦中远台救球的扑救姿势,动作幅度之大甚至让假发片滑落,却意外引发全场掌声。
这并非体育明星首次 “跨界” 漫展。2025 年 6 月,俄罗斯花样滑冰奥运冠军安娜・谢尔巴科娃 cos《原神》角色丝柯克,在冰面上演绎角色内心挣扎的短片全球爆火。中国田径运动员吴艳妮此前 cos 迪士尼角色翠丝,也获得超 20 万点赞。但王楚钦事件的特殊性在于:现役运动员的职业形象与二次元娱乐场景产生了直接碰撞。
支持者认为这是体育文化年轻化的破局。体育社会学教授张宁指出:”王楚钦的粉丝群体中 18-25 岁占比达 67%,通过 cosplay 让乒乓球运动触达 Z 世代,比传统宣传更具穿透力。” 数据显示,王楚钦在 B 站的技术解析视频播放量超 5000 万,其反手拧拉教学被改编成二次元舞蹈在短视频平台传播。
反对者则强调职业严肃性不容消解。体育评论员李岩在专栏中写道:”国家队队服是荣誉象征,在娱乐场合随意使用可能模糊运动员的公众形象。” 正值中央网信办开展 “清朗・成都世运会网络环境整治” 专项行动,明确打击体育饭圈不良行为,部分网友将此次事件与 “拉踩引战”” 过度娱乐化 “关联,呼吁” 让运动员回归赛场 “。
争议升级后,粉丝群体迅速启动 “成就刷屏” 策,事件中粉丝转向成就宣传的行为,与中央网信办整治体育饭圈的方向不谋而合。专家建议,体育管理部门可借鉴日本 J 联赛 “应援文化认证” 模式,将粉丝创造力转化为赛事传播动力,例如组织官方 cosplay 大赛,既满足粉丝表达欲,又强化体育精神传播。
漫展作为二次元文化的核心场域,其 “角色扮演自由” 传统与体育界的职业伦理产生冲突。深圳漫展主办方虽未对此事正式回应,但往届活动中曾出现过电竞选手 cos 案例,显示其对跨界文化的开放性。然而,当 cos 对象从虚拟角色转向现役运动员时,尊重职业身份成为新的伦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