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奔驰、穿西装、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成功人士”,手拿“高档礼盒”声称展销会结束低价处理——这样的套路你信了吗?《今日说法》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上坦言自己遭遇茶叶骗局,这番自我警示让众多网友大跌眼镜。连天天普法、揭露各种骗局的专业人士都会上当,普通消费者又该如何防范?在银行门口,开着奔驰的陌生人,原价千元的茶叶“跳楼价”甩卖……这些看似诱人的“便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陷阱?

事件发生在李晓东去银行办事期间。一名开着奔驰车、穿着得体的中年男子主动搭讪,自称是茶叶展销商,因展销会即将结束,需要腾空展位,所以将原价1000元一盒的高档茶叶以200元一盒的“跳楼价”处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晓东最终以1000元购买了5盒“高档茶叶”。
“包装确实精美,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李晓东在视频中回忆,对方举止得体,谈吐不俗,再加上开着豪车,很难让人产生怀疑。事后,他将茶叶送给懂行的朋友鉴定,才发现这些所谓的高档茶叶实际价值不足50元,且添加了香精,属于伪劣产品。
这个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实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话术套路方面,骗子利用“展销会结束”、“急需处理”等理由制造紧迫感,让受害者感觉机不可失。伪装手段上,通过豪车、名牌西装、精美包装等元素增强可信度,塑造“成功商人”形象。目标心理把握,则是精准利用人们的“贪便宜”心态,逐步诱导消费。先抛出原价1000元的高价位锚点,再给出200元的“惊人折扣”,让受害者自以为捡到了大便宜。
一位曾处理过类似案件的民警表示:“这类骗子往往选择在银行、高档写字楼附近活动,目标就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看似体面的人士。因为他们抓住了这类人群‘好面子’、‘不愿当众质疑他人’的心理弱点。”

李晓东的分享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人留言诉说自己的类似遭遇。“我也遇到过一模一样的情况!”网友“清风徐来”评论道,“去年在商场门口,一个开宝马的人说要赶飞机,急着处理一批‘名贵茶叶’,我花了800元买了4盒,回家打开一看全是茶梗。”另一位网友“理智消费”则写道:“骗子都在钻研心理学和营销学了,我们再不提高警惕,下一个上当的可能就是自己。”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此类骗局遍布全国各地,手法雷同,却依然不断有人中招。
茶叶骗局并非新手段,多地曾出现类似案例,为何仍能屡屡得手?犯罪成本低、打击难度大是主要原因。这些骗子往往流动作案,在一个地方得手后立即转移,给警方侦破带来困难。而且单次诈骗金额通常不高,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导致犯罪分子有恃无恐。
“这类街头诈骗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它精准抓住了人性弱点。”心理学专家分析道,“当人们以为自己用极低的价格买到了超值的商品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这种快感让人降低了警惕性。”
此外,很多受害人事后因觉得“丢面子”而不愿报案,也间接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假茶叶的成本不足50元,却能卖出1000元的高价,暴利远超20倍。而这背后,是骗子们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把握和利用。当我们下次再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会轮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