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头条新闻_热点资讯_字字头条

今日霜降:秋冬转换关键期,四防指南助你健康过冬

2025-10-23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养生防护需顺应自然变化,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今日,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此时太阳抵达黄经210度,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清晨时分地面开始出现晶莹的白霜。
“霜降”之名并非指“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就中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天气较冷而中午相对较热,秋燥更加明显。

霜降的气候特征与物候变化

霜降节气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转换。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这意味着此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储存食物,草木普遍枯黄落叶,冬眠动物也藏入洞穴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后,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出现“霜降杀百草”的自然现象。植物逐渐失去生机,树叶加速变黄变红,万物开始了由收向藏的转变。
这一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收获转向潜藏,​​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阴气逐渐旺盛,养生重点也需相应调整。

防风防寒,避免“贼风”侵袭

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增大​​,早晚温差可达10-15摄氏度左右,时冷时热的天气经常让人措手不及。尤其需要注意防范的是所谓的“贼风”侵袭,这种不知不觉中的风寒最容易引发感冒。
保暖应遵循“适量渐进”原则。随天气变化逐渐增添衣物,但不宜过多过快。秋天适度经受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培养人体的抗冻能力。
特别需要保护的关键部位是​​脚部、腰腹和膝关节​​。“寒从脚起”,应选择没过脚踝的袜子和保暖鞋子;膝关节部位脂肪含量少,最怕寒冷,有关节炎的人群可佩戴护膝;腰腹部保暖同样重要,避免穿薄衣薄裤露出腹部。

防燥防湿,应对秋燥与湿气

霜降时节,​​风干物燥​​是显著特点,人们常出现唇干、鼻干、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甚至肌肤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需内调外养相结合。
饮食方面,可多食用芝麻、蜂蜜、银耳、葡萄、梨、香蕉及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早睡早起既能养阴又能舒心养肺,保证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令人意外的是,​​防湿同样是霜降时节的养生重点​​。如果秋季脾脏受到湿气侵害,可能导致身体水肿或腹泻,甚至为冬季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埋下隐患。
祛湿应多食用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化滞和胃健脾的食物。居住环境应保持适当通风,避免潮湿。

防郁调情,保持情绪平和

晚秋时节万物凋敝,又逢肺金当令,五志在“悲”,容易引人忧思悲伤。此时人们会因为季节变化而变得忧思起来,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情绪。
为预防秋郁,​​生活规律至关重要​​。应早睡早起,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豆类食品等。经常参加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唱歌、画画、旅行等,有助于宣泄积郁之情。
情志调养可多听欢快音乐,穿着暖色调服饰,登高远眺欣赏秋景。霜降过后,枫树在秋霜的抚慰下,漫山遍野地呈现红黄色,如火似锦,外出登山观景是宣肺解忧的良好方式。

饮食养生:“补冬不如补霜降”

民间素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
霜降饮食应遵循“平补”原则,以滋阴润燥、调养脾胃为主。推荐食用萝卜、秋梨、百合、南瓜、板栗、柿子、莲藕、山药等食物。这些食材既能润燥,又能增强脾胃功能。
在荤菜选择上,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都是不错的选择。煲汤时可加入少许杏仁、白果、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等,用以宣降肺气,滋阴润肺。
​​适当食酸​​以敛阳气,可选择山楂、乌梅、醋等。应尽量避免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解表发汗的食物,以免耗伤阴津。

运动起居:适度锻炼,规律作息

霜降时节,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应避免高强度爆发性无氧运动。推荐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有氧运动​​,如登山、慢跑、骑行、太极拳等。
运动时间有讲究。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年轻人可选择早晨和下午,中年人可选择下班后18时-20时,老年人则可选择14时-18时温度较高、有阳光的时段。
霜降后,人体血液循环变差,关节柔韧性减弱,​​运动前必须做好充分热身​​,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身体热感上升或微有汗出即可。运动结束后也应进行整理活动,帮助身体恢复。
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避免赖床贪睡。睡眠时间过长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规律。

特殊人群的霜降养生要点

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霜降时节的养生需要更加谨慎。气温骤降可能引发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应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有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关节保暖,可佩戴护膝、护腰等佩具,既保暖又能稳定关节。
对于​​体质偏弱的人群​​,可尝试艾灸、药膳等中医养生方法。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温阳散寒,温补脾胃。药膳如大枣莲子百合枸杞粥、山药莲藕排骨汤等可缓秋燥,滋补五脏。
​​儿童群体​​在霜降时节需注意防寒防燥,避免呼吸道疾病。可适当食用蜂蜜、梨水等润肺食品,保持适度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自然界阳气由收转向藏,人体养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做好“四防”措施,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不仅能健康度过秋冬之交,更能为冬季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参考资料:
中华网,《今日“霜降”气温由凉转寒:四防保健指南》,2025年10月23日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日霜降:养生保健有何要点?》,2024年10月28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霜降时节话养生》,2024年10月30日
商州区人民政府,《二十四节气之——霜降》,2025年10月22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杨瑞平,《霜降节气怎么养生》,2025年10月23日

以上资料综合自政府卫生部门和专业医疗机构发布的霜降养生指南,信息截止2025年10月23日。

       

最新文章

86元长郡校服撞衫1.6万LV大衣!网友:这才是”奢牌平替”天花板

热榜

 

阅读15834

60岁不能办eSIM?电信年龄限制惹众怒,10月24日起取消!

热榜

 

阅读14415

九号微电影《记忆奇旅2:最后上传》上线,易烊千玺演绎太有张力了

电影

 

阅读11893

笑到拍腿又哭红眼!《浪浪人生》戳中多少中国家庭的痛与暖?

电影

 

阅读10104

今日霜降:秋冬转换关键期,四防指南助你健康过冬

推荐

 

阅读15728

冀ICP备20017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