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常州万豪酒店的住客拿起客房拖鞋准备换时,拖鞋面料又粗糙又起球,里面还藏着一根可疑的毛发,这让她一下子觉得不舒服。这个细节被发到社交平台后,关于高端酒店卫生标准的争议很快就闹大了。涉事酒店很坦然地承认,拖鞋会消毒后循环用 2-3 次,说的理由是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可是这里房价每天平均要 700 元,而且酒店没提前告诉客人这个操作,所以 “环保” 的说法更像掩饰控制成本的借口。
住客曝光的照片里,这双白色棉质拖鞋的鞋头部分明显起球,在灯光下能清楚看到一根大约 1 厘米的毛发嵌在纤维里。“服务员告诉我这是回收消毒后重复用的,我瞬间感觉脚底发麻。” 这位住客在帖子里这么写。酒店方面很快就回应了,承认循环使用的事,还强调每双拖鞋都经过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和床单被套 “一客一换” 差不多,起球只是棉质材料正常磨损。
可是消费者的担心并没有消除。微生物学专家说,棉质拖鞋的纤维结构容易藏脏东西,就算用高温消毒,也很难把皮屑、真菌这些残留物全清掉,多次循环使用会让交叉感染的风险变高很多。而且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酒店负责人回应时还承认,起球明显的拖鞋本来该扔掉,这次出现是客房部工作失误,“把清洗后不合格的拖鞋放进了客人房间”。这种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的情况,让大家对酒店消毒流程的严谨性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在常州万豪酒店的客房里,捆着拖鞋的纸带上只有 “为了防滑,别把拖鞋穿进浴室或者公共区域” 的提示,完全没提循环使用的事。这种信息不透明,让花了高价房费的消费者觉得被骗了。“700 块钱一晚的酒店,连新拖鞋都配不起吗?如果早知道是别人穿过的,我肯定会自己带拖鞋。” 网友的评论说出了最核心的争议点,就是消费者没得到该知道的信息。
消费者权益律师说,酒店把控制成本的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约了。“房价里本来就包含客房用品的合理损耗成本,消费者花高价,默认就能用到符合卫生标准的全新用品,除非酒店提前告诉客人,还给出差价选择。” 这种 “不提前说就默认可以” 的潜规则,在高端酒店行业不是第一次见,可是在万豪这件事里,用 “环保” 当借口,就让人觉得特别刺眼。
随着事件闹大,更多行业内幕被揭开了。好几位酒店从业者透露,为了控制成本,高端酒店对 “六小件” 之外的布草类用品实行循环使用,早就不是秘密了。“拖鞋、浴袍、布草这些东西,能循环用 3 次以上,就绝不会只用两次。” 余先生直接说,棉质拖鞋的采购成本大概是 8-15 元一双,循环用 3 次能把每个客人的成本降到 3 元以内。按每天入住率 80% 算,一家有三百间客房的酒店,一年能省几十万元开支。
这种控制成本的办法,被包装成 “可持续发展” 的环保做法。常州万豪的负责人回应时,反复强调循环使用是 “出于环保考虑”,却回避了为什么不用可降解材料做一次性拖鞋的问题。其实,真正的环保措施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 ,有个五星级酒店集团曾经尝试用可水洗消毒的医疗级拖鞋,可是这种拖鞋单双成本就高达 35 元,消毒流程也更复杂,最后因为成本问题,没继续推广。
常州市卫生监督所介入调查后,把焦点引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上:酒店拖鞋到底算不算一次性用品?这个定性直接决定循环使用合不合法。可是现在的法规对 “一次性用品” 的定义还很模糊,只规定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却没明确列出具体是哪些东西。这种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实际操作中全靠企业自己定。
调查进展显示,执法人员已经调了酒店的采购记录、消毒流程文件和内部培训资料,重点核实拖鞋的采购成本、材质说明和循环使用规定。如果证据能证明酒店买的是明确标着 “一次性使用” 的拖鞋,那就算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如果买的是可重复使用的种类,那就要验证它的消毒流程是不是符合 GB/T 35265-2017《公共用品清洗消毒判定标准》。
这次调查的结果会给整个行业起到示范作用。最近几年,酒店卫生问题经常发生,但大多是清洁流程违规,像这次直接承认循环使用的情况还比较少见。业内专家建议,应该借这个机会明确拖鞋这类用品的分类标准,要求酒店必须通过标签、预订页面提示等方式,明确告诉消费者相关信息,从源头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