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瓶盖的瞬间,淤泥顺着瓶口往下掉。” 广东惠州的王女士提起上周在便利店买的饮料仍心有余悸。8 月中旬,她在惠阳区某便利店购入 4 瓶碳酸饮料,家人喝到第三瓶时发现异常 —— 瓶盖内侧布满黑褐色淤泥,液体口感发涩。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牵扯出洪水过后的食品安全暗雷。
王女士回忆,发现问题后她立刻联系便利店店主,对方起初坚称 “饮料都是新货,不可能有问题”,只同意全额退款。但次日上午,她路过店铺时竟看到店员蹲在门口,用刷子反复刷洗同款饮料的瓶盖,泡沫混着泥水淌了一地。“他们把洗过的饮料擦干,又摆回了冷藏柜。” 这一幕让她既愤怒又后怕,“这不是拿人的健康开玩笑吗?”
涉事便利店的位置耐人寻味 —— 距离不久前因强降水倒灌的淡水河仅 200 米,属于此次洪灾的重灾区。周边居民透露,暴雨当天店铺进水约 30 厘米,货架底层的饮料、零食全被泡在浑水里。“当时他们连夜转移商品,很多箱子都泡烂了。” 一位邻居的行车记录仪拍下了当晚画面:店员们踩着积水搬运货物,不少饮料瓶在混乱中滚落到污水里。
事件曝光后,惠阳区市场监管局迅速介入。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店货架上仍有 12 瓶疑似被洪水浸泡的饮料,瓶盖缝隙处能看到泥沙残留。“我们明确要求所有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饮料必须下架销毁,严禁再次流通。” 市监局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已督促涉事店铺全面排查,并呼吁市民发现类似问题可直接举报。
但便利店老板的回应显得敷衍:“就是几瓶饮料进水了,我们已经全部撤掉了。” 当被问及为何刷洗瓶盖,他支吾着解释 “只是擦干净外包装”,拒不承认打算二次销售。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附近居民很不安 —— 有家长说,孩子前几天刚买过同款饮料,喝完后出现轻微腹泻。
很多人觉得 “没开封的饮料应该没事”,但真相远比想象中可怕。疾控专家指出,洪水裹挟着泥沙、生活垃圾甚至工业废水,其中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能通过瓶盖螺纹的细微缝隙渗入瓶内。“哪怕包装完好,浸泡超过 2 小时,细菌量就能达到正常值的 10 万倍。”
更危险的是化学污染。洪水会冲刷地面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压力作用下可能穿透瓶体微小孔隙。2021 年河南洪灾后,就有多人因饮用泡水饮料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出现高烧、脏器衰竭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透析治疗。“尤其是利乐包、塑料瓶这类软包装,缝隙更多,风险比玻璃瓶高 5 倍以上。”
目前,惠州涉事便利店已因 “经营污秽不洁食品” 被立案调查,面临最高 5 万元罚款。但这场风波留下的警示远未结束, 随着汛期来临,各地都可能出现类似 “洪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