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午12时起,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雨袭击了天津蓟州区。截至28日下午,这场持续强降雨已创下该区70年水文记录的新高,下营镇常州村累计降雨量达252.6毫米,相当于往年同期近一个月的降水量,达暴雨级别,进一步加剧了山洪风险。
此次强降雨引发蓟州区有水文记录 70 年来最大山洪,导致泃河沿线 13 个村庄进水。下营镇、罗庄子镇部分区域受灾严重,低矮平房仅露屋顶,主干道路完全被淹没,交通陷入瘫痪。面对严峻汛情,蓟州区迅速行动。截至 28 日 23 时,已累计转移群众 10,527 人,并启用 7 个集中安置点。这些安置点配备了折叠床、防寒被褥等应急物资,其中下营镇初级中学安置点设置了 500 张床位,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救援力量迅速集结。第 81 集团军派出 500 名官兵奔赴灾区,抢通主干桥梁,积极开展人员转移和公路抢修工作。消防员在齐脖深的洪水中展开救援,成功营救了多名被困群众,其中一位紧抓护栏长达 2 小时的老人最终获救。水利调度与电力保障工作也有序推进。杨庄水库历经 23 次精准调度,水位从峰值 184.6 米降至 179.5 米的安全线,极大缓解了下游平谷区的防洪压力。国网天津电力安排专人 24 小时监控易积水区变电站,全力保障安置点的供电稳定。
此次强降雨是暖湿气流与地形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为降雨提供了充沛水汽,蓟州北部山区地形进一步抬升,增强了降雨强度。此外,台风 “竹节草” 改变了大气环流,助推暖湿气流北输,使得京津冀地区形成区域性暴雨联动效应。目前,海河流域北运河北关闸已发布洪水蓝色预警,流量达 650 立方米 / 秒。
尽管 29 日蓟州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但由于前期降雨量大,土壤含水饱和,未来 72 小时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依然 “极高”。部分区域通信尚未恢复,给灾情实时监测带来一定困难。目前,蓟州全区上下正团结一心,在做好防汛避险的同时,有序推进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以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帮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