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3 日上午 10 时 20 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重大事故。来自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 6 名大三学生,在参观浮选工艺过程中,因车间格栅板突然脱落,集体坠入深 3-4 米的浮选槽内。尽管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展开营救,经过 47 分钟的紧张救援,6 名学生仍不幸全部溺亡,一名带队教师受伤。
事故发生时,浮选槽内装满了高密度矿浆,由矿石粉末、水以及浮选药剂混合而成,其密度达到水的 1.5 至 2 倍,黏稠程度如同泥石流。人体一旦坠入其中,根本无法上浮。更为危险的是,矿浆中含有如氢氧化钠等强碱性化学品,不仅会导致窒息,还可能造成呼吸道灼伤。槽内正在运转的高速叶轮,也对坠入人员造成了严重的机械损伤。
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即 7 月 24 日,中金黄金迅速发布公告,对遇难学生表示 “沉痛哀悼”,向家属致以 “诚挚慰问”,并为此次事故 “深表歉意”。公告中称,公司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并成立联合工作组。涉事车间目前已暂停生产,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遇难的 6 名学生均为 985 高校东北大学的尖子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年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其中一名学生事发前还在朋友圈兴奋写道:“明天要去金矿参观,终于能把课本知识用上了。” 如今,这句充满期待的话语,却成了令人心碎的绝笔。家属们悲痛欲绝,质问 “孩子才 20 岁,连恋爱都没谈过”,字字泣血,令人动容。
官方通报中虽称死因是 “溺亡”,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们的死亡是窒息、化学灼伤与机械损伤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矿浆与普通水体性质截然不同,其复杂危险的环境极大增加了救援难度,也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事故发生前 13 天,即 7 月 11 日,企业刚刚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信誓旦旦宣称要做到 “零事故”。在 2024 年 2 月,企业也曾发文称 “完成格栅板更换”,可如今看来,隐患并未得到根本根治,最终酿成了这场不可挽回的大祸。此次中金黄金的公告措辞,与 2024 年加盟店跑路事件时的致歉高度相似,只是泛泛而谈,并未提及具体的问责机制与赔偿方案,这也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与质疑。
受此事故影响,7 月 24 日中金黄金开盘后股价大跌 7.8%,市值瞬间蒸发超 50 亿。此次事故也给整个教育与矿业行业敲响了警钟。多所高校迅速做出反应,紧急暂停矿冶类实习项目,重新审视实习安全问题。教育部也开始酝酿修订《高校实习管理规定》,力求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学生实习安全的保障。
为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行业专家建议,在高危区域应强制安装电子围栏与实时腐蚀监测传感器,推行 “双安全员” 监护制度,将安全防护成本纳入生产的必要选项,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杜绝 “口号式” 安全生产会议。在浮选槽等关键设备方面,应尽快加装防坠网与自动制动装置,大幅缩短叶轮停机响应时间,从硬件设施上提升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