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一种令人咋舌的现象:原价仅 5 元一瓶的农夫山泉红色尖叫(550ml),如今标价竟高达 48 至 128 元,整箱(15 瓶)的最高叫价更是突破天际,达到 8900 元,溢价幅度超过 118 倍,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
这一价格飙升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4 年 9 月,农夫山泉为庆祝尖叫品牌诞生 20 周年,特别限量复刻了 1 万箱红色尖叫,每箱 15 瓶,总价 75 元。由于其限定发售的属性,产品一经上线便迅速售罄,随后农夫山泉宣布停产,“限量停产” 的标签瞬间让这款饮料成为了收藏界的 “香饽饽”。卖家们纷纷宣称其为 “绝版收藏品”,鼓吹 “升值空间大”,甚至有卖家拒绝了饮料公司 “1000 元收 10 瓶” 的报价,试图进一步抬高价格。
黄牛在这场价格炒作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利用 “限量停产” 的噱头大量囤货,并通过 “绝版”“喝一瓶少一瓶” 等话术制造焦虑感,诱导消费者跟风购买。有卖家承认,早期他们以 15 元 / 瓶的价格囤货,如今转手便能获得数倍的利润。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上兴起的 “# 红色尖叫挑战 #” 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博主们通过在视频中展现品尝红色尖叫时的夸张表情,吸引了大量流量,激发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刺激了购买欲望。部分消费者坦言,购买红色尖叫只是为了在朋友圈中打造独特的 “社交货币”,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面对这一疯狂的市场炒作,农夫山泉客服明确表示,红色尖叫已停产,高价现象属于 “市场自发炒作”,公司并未授权任何溢价销售行为,并承诺将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至于是否会重新生产,客服回应需 “以实际销售情况为准”,并未正面回应消费者的复产呼吁。二手交易平台在这场炒作中也难辞其咎,不仅未对临期商品标注风险,还放任 “绝版收藏” 等虚假宣传在平台上肆意传播。据数据显示,近 30 天内红色尖叫在二手平台的实际成交仅 17 笔,多数高价标价处于 “有价无市” 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红色尖叫因添加了人参成分,口感独特,曾常年位居 “难喝饮料排行榜”,被形容为 “酸烟灰水”“腐烂草根味”。而且,过期后人参成分可能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已有消费者反映饮用后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此外,经测算,在 68 元的售价中,成本占比不足 25%,如此高的溢价缺乏实质价值支撑,更多的是人为炒作带来的泡沫。
红色尖叫的价格闹剧,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在情怀与投机心理驱使下的盲目跟风,也暴露了二手交易平台监管的缺失以及市场炒作的乱象。在这场消费狂欢背后,消费者需保持理性,警惕高价临期商品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