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韩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导致西瓜、白菜等农作物大幅减产,农产品价格迎来飙升。其中西瓜均价飙升至 29,115 韩元(约 151 元人民币),较前一周上涨 22.5%,同比涨幅更是达到 36.5%,让不少韩国民众直呼 “吃不起”。
此次西瓜价格暴涨并非偶然。2024 年 7 月,韩国西瓜主产地全罗北道遭遇强降雨,60%-70% 的西瓜大棚被淹,大量西瓜开裂腐烂,瓜农损失惨重,这为今年的供应短缺埋下隐患。而 2025 年 6 月光照不足导致西瓜生长缓慢,高温天气又进一步推高消费需求,供需失衡的局面加剧了价格波动。
韩国农作物价格居高不下与其自身农业现状密切相关。韩国山地多、耕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 16.7%,果蔬自给率低。虽然依赖进口,但关税高昂,以西瓜为例,进口关税高达 30%,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了农产品进口,即便进口西瓜价格也居高不下。同时,韩国劳动力成本昂贵,化肥、农药使用标准严格,进一步推高了种植成本。
除了西瓜,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同步飙升。大白菜零售价涨至每棵 22.4 元人民币,一周涨幅达 27.4%,萝卜、鸡蛋等价格也纷纷上涨。这给普通家庭生活带来不小影响,不少家庭被迫减少水果消费,甚至出现利用西瓜皮制作泡菜以节约开支的情况。
中韩两国的西瓜价格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西瓜均价约 1.5 元 / 斤,10 元钱就能买到 3 个大西瓜,民众轻松实现 “西瓜自由”;而在韩国,同等大小的西瓜需要 150 元以上,许多在韩留学生回国后都会 “大吃特吃” 西瓜来弥补在韩的 “水果缺失”。
价格差异还引发了一些文化小冲突。韩国网友看到中国用西瓜喂猪的视频后表示震惊,甚至有部分人误以为 “中国人吃不起西瓜”,这一误解引发了舆论反驳,大家纷纷分享中国实现 “西瓜自由” 的日常,澄清事实。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看,韩国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宜西瓜生长。其纬度较高,夏季短且温差大,不利于西瓜糖分积累,本土品种如 “无等山西瓜” 品质普通,却因稀缺性被炒作为 “高端礼品”。对比之下,中国吴明珠院士团队在新疆培育的 “8424” 等优质品种,占据国内一半以上市场,韩国缺乏类似的突破性农业科研成果,依赖传统种植模式导致产量低、成本高。
面对物价上涨压力,韩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投放 3.55 万吨储备白菜以稳定泡菜原料供应,发放消费券、提供抗高温技术指导等,试图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但受耕地有限、贸易政策、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高企的问题短期内恐难得到根本解决,这一民生难题仍将持续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