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正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发起决胜冲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中介绍,《建议》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这一部署回应了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为“十五五”时期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略背景:科技强国建设的攻坚路径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面向“十五五”,《建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这一时期将成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攻坚期,需要对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进行科学谋划。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主持召开“十五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支撑高质量发展。
核心领域:三大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1、集成电路产业攻关
集成电路作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其技术突破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当前,我国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仍存在短板,亟需通过全链条攻关实现自主可控。
《建议》明确,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
新型举国体制将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协同攻关的强大合力。这一路径已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验证,如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
2、工业母机转型升级
工业母机即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关乎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我国在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加工设备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这将为工业母机技术突破提供创新载体。
在政策引导下,可以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高端仪器创新突破
高端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原始创新能力。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对外依存度较高,制约了科技自主可控。
《建议》提出,将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此举将为高端仪器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同时,我国将强化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高端仪器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
实施路径:多维创新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根本路径。“十五五”期间,我国将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这些成果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是关键技术攻关的保障。《建议》提出,将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
同时,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
数字赋能:人工智能+助力技术攻关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成为“十五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加速器。我国将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建议》明确,将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例如,在集成电路设计、工业母机智能化、高端仪器精密化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前景展望: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新征程
经过“十五五”时期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阴和俊部长表示,相信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
随着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将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最终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天更蓝、水更清,健康更有保障,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来五年,随着这些部署的落实,我国的科技实力将迎来新的飞跃。正如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所言:“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2025年10月24日)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主持召开“十五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地方、部门座谈会》(2025年10月18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25年10月24日)
科技强国:从夯实根基到勇攀高峰-新华网(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