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头条新闻_热点资讯_字字头条

APEC财长会议构建亚太金融新生态:PPP模式与基础设施投融资成焦点

2025-10-22

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的财长们坐在一起,讨论的不仅是数字和财政政策,更是这个占据全球40%人口、近一半贸易量的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10月22日,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把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推广PPP模式方面形成系列具体成果,并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谅解备忘录。
这些成果不仅勾画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轮廓,更代表了一种新的金融生态和秩序,对接起广大地区国家升级基础设施、造福国计民生的崭新发展诉求。

会议成果概览:从结构性改革到PPP路线图

APEC财长会议通过了《2014亚太经合组织财长联合声明》及附件《APEC区域基础设施PPP实施路线图》。财长们一致认为,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应当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做出贡献。
会议围绕四大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区域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与改革,以及金融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这些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和务实成果,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
财长们承诺将​​进一步推进结构改革​​,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现有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和弱点,释放经济潜在增长的新动力。
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方面,财长们一致认为应当实施适当的财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并在确保公共财政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亚太基础设施需求与融资挑战

亚太地区正面临着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到2020年,亚洲地区需投入大约​​8万亿美元​​和2900亿美元分别用于改善国内和区域基础设施。
东盟早在2010年就通过了规模达2955亿美元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非洲每年也存在3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美、欧等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也面临更新换代,如美国在2010年宣布实施500亿美元基础设施升级计划。
然而,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因改革滞后等因素,难以充分满足上述发展需求。这一矛盾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成为压制内外经贸活动的沉重负累,相关经济体普遍渴求输入紧缺的基建资本与技术要素。
亚太地区各经济体错身优势明显,深化基建合作已成为进一步打通供应链、促进产业承接、拉紧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这种新的合作态势,呼唤新的基建投融资平台和方式。

PPP模式: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此次APEC财长会议的核心成果之一是强调了​​PPP模式​​在解决基础设施融资缺口中的重要作用。财长们认为,应进一步通过PPP等融资方式吸引长期融资和撬动民间资本,解决目前亚太地区面临的巨大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PPP模式被视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政府采购模式发展基础设施的创新可行模式。考虑到政府部门在PPP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APEC经济体政府的相关能力和机构建设,包括加强PPP领域的经验交流、鼓励有兴趣的经济体建立PPP中心等。
中国在会议期间宣布已建立国家层面的PPP中心,并决定利用在亚洲开发银行设立的中国减贫和区域合作基金中的​​500万美元​​,支持APEC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PPP、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领域的能力建设和项目开发。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此次会议着力在国际基建合作领域推广PPP模式,体现了尊重市场力量、激活民间资本的思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各自资源优势。

中国的角色与贡献

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在APEC财长会议中展现了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姿态。中国拥有雄厚金融资本,掌握众多基建优势要素,完全有能力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会议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继续吸引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回应有关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问题时表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政府设定目标是7.5%左右,这并非计划经济时必须达到的任务,而是有区间的预期。他指出,当前中国就业情况良好,物价比较平稳,经济增长质量在提高。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晨阳表示,APEC会议影响力很大,领导人多会借助这个场合向外界宣介经济政策。张高丽副总理的讲话进一步坚定了外界的决心,即中国虽然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但加强改革力度的决心是不变的,而且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从财长会议到未来区域合作

APEC财长会议形成的共识为后续的领导人会议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方面形成的多项务实成果,将直接服务于APEC互联互通蓝图的制订,也为即将召开的领导人会议的财经议程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些成果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战略倡议一脉相承,是后者的延伸和具象化,饱含创新、包容元素,其要领在于平等、互利、创新、开放。
中国将是亚投行的主要创始者和出资者,却无意搞寡头垄断;中国愿参与优化全球金融治理,却无意挑战现行国际金融体系。酝酿中的亚投行专注于基建投融资业务,填补了某些市场空白,但不会取代主要国际金融组织。
​​亚太地区的金融合作​​不仅限于政府层面。民营基建资本也对会议成果表示欢迎。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表示,国内民营基建工程行业有机会借助政策红利,更多分享国际基建市场的蛋糕。

后续进展:APEC财长会议的持续影响

自2014年北京会议以来,APEC财长会议机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在秘鲁利马举行的第23届财长会呼吁综合施策促进经济增长,各成员经济体承诺将充分利用财政、货币以及结构性政策,促进本地区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
2018年的会议则强调了​​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性,鼓励各成员经济体根据自身情况,缩小贫困差距,发展金融服务数字生态系统,并提高金融知识能力。
2023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30届APEC财长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贸易投资趋于疲软,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他呼吁各方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该次会议上表示:“APEC经济体处于全球经济的中心,APEC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关键。”

最近,2025年9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第25届APEC财长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呼吁各方共同促进全球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指出亚太各经济体应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随着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正引领数字金融服务快速发展,APEC各经济体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风险融资、普惠金融、国际税收合作等新兴挑战。
十年来,APEC财长会议机制不断完善,从基础设施投融资到数字经济,从结构性改革到灾害风险融资,合作议题日益多元化。这些努力共同构筑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韧性框架。
未来,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离不开各经济体在​​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深度合作。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成功渡过日益碎片化的全球营商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信息来源:

中国网:APEC财长会议构建新金融生态

中国政府采购网:APEC财长会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路线图

公众号-中国财经报

       

最新文章

郝蕾手撕戛纳奖?《狂野时代》戏份全删,揭开电影圈残酷真相!

娱乐

 

阅读14288

《将门毒后》选角风暴:王鹤棣×孟子义被指”魔改原著”?

娱乐

 

阅读13773

iPhone18Pro灵动岛要“瘦身”了?20%-30%缩小,屏幕更沉浸

热榜

 

阅读19336

1.8元叫公交?石家庄“网约公交”火了!打车价一半,还能上门接

热榜

 

阅读18748

29岁云南姑娘“冷美人”孤身闯关,力压百人成荒野求生赛唯一女勇士!

娱乐

 

阅读17420

冀ICP备200173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