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号中午,四川甘孜丹巴县党岭卓雍措湖垭口,寒风刺骨。20岁的江苏女孩林月(化名)走着走着,突然双腿一软,栽倒在地。这个刚从卫校毕业的姑娘,本想用国庆徒步纪念自己的青春,却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遭遇了严重高反和失温——嘴唇发紫,意识模糊,情况危急。
同行的四个“旅游搭子”顿时慌了神。这几个在青年旅社临时组队的年轻人,看着蜷缩在地的林月,只是简单做了点安置,就急着下山。后来林月的母亲吴女士回忆说:“他们说碰到盐城老乡,就把我女儿交给一对师徒,自己先走了。”
更让人心寒的是,这几个搭子既没报警,也没联系家⻓。只用一句“手机没信号”来解释。直到第二天下午,吴女士才接到电话,而这时女儿已经在丹巴县医院抢救了。其实当地资料显示,党岭部分区域确实信号不好,但卓雍措湖边是有移动信号的——后来参与救援的陆师傅就是在湖边拨通的110。
后来这几个人的做法更显得冷漠。林月转去华西医院的时候,只有一个人送来身份证,另外两人直接回家了。在家属反复催促下,三人才去丹巴县医院看了一眼。面对“是不是抛弃同伴”的质疑,吴女士强忍着悲痛说:“先救女儿要紧,等她手机记录恢复了再说。”
就在那几个搭子离开后,16岁的盐城高中生唐子晨成了林月的救命稻草。这个正在重装徒步的少年,毫不犹豫地放下行李,搀扶着几乎昏迷的林月往山下走。陆师傅后来回忆:“小姑娘半昏迷,小唐几乎是扛着她走,累得嘴唇都发白了。”路上他们还救了两名迷路的游客,直到遇上来自上海的医生团队,才稍微松了口气。
正是这群上海医生的专业救援改变了结局。他们用保温毯把林月裹紧,给她吸氧、喂热水,死死守着“不能昏迷”的底线。而此时,丹巴县民警仁真东周已经带着救援队跋涉了两个多小时上山。“路滑得站不住,还下着雨,我们十几米就得换人背。”这场雨中接力持续了三个小时,终于把女孩送上了救护车。
可惜10月9日的手术并没有带来转机。华西医院的诊断显示,林月因高原性脑水肿引发脑疝,多个器官开始衰竭,“可能要做第二次手术,醒过来的几率不到20%,最坏的结果是成为植物人。”吴女士的声音在电话里发颤:“她在病房里叫过我妈妈,现在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现在ICU每天几万的费用已经压垮了这个普通家庭。林月的父亲在筹款页面上写着:“这些医学名词像刀子一样,求大家帮孩子闯过这一关。”吴女士则在社交平台上一次次感谢那些帮助过女儿的人:“要不是小唐、医生和警察,我女儿早就没了。”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临时旅游搭子该不该负责”成了焦点。有律师指出,即便法律上没有强制救助义务,“但把人转交后不确认救援是否到位,还延迟通知家属,已经违背了公序良俗。”相比之下,唐子晨的举动更加难得——这个比林月还小的少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连成年人都回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