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iPhone 用户打开设置界面时,不少人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系统版本一栏赫然显示 “iOS 26”,可去年的系统版本还只是 iOS 18。一下子跳过 8 个版本号的跨度,不光让普通用户摸不着头脑,连科技圈都彻底炸开了锅。最近苹果客服正式回应了这一争议:系统命名已全面切换为年份规则,2025 年发布的系统直接命名为 iOS 26。
“我的 iPhone 是 iOS 18,iPad 却显示 iPadOS 17,到底哪个更新?” 这曾经是很多苹果用户的日常困惑。一直以来,苹果旗下的 iOS、iPadOS、macOS 等系统版本号各有各的编号方式,不仅让用户很难判断设备的更新状态,还给开发者适配工作增加了额外负担。有开发者吐槽:“为不同系统的不同版本调试代码,简直像在跨平台翻译古文。”
这次版本号改革彻底结束了这种混乱。按照新规则,所有苹果系统将同步采用 “年份尾数” 命名,也就是 2025 年发布的系统统一标为 “26” 系列:iOS 26、macOS 26、watchOS 26 就这样出现了。这种统一不是偶然的,而是和苹果最新推出的 Liquid Glass 跨平台设计语言相互配合。就像 WWDC25 上展示的那样,从手机到电脑再到手表,所有设备的界面设计实现了视觉统一,版本号的同步则完成了逻辑统一的最后一块拼图。
用户的反馈证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在苹果社区里,“如何确认全家桶设备都更新到最新版” 的提问常年排在热榜,而新命名规则实施后,这类问题的搜索量下降了 72%。“现在看数字就够了,不用再记每个系统的单独版本,省心多了”,一位老用户的留言说出了大家的想法。
就在版本号改革引发热议的时候,部分用户反馈升级 iOS 26 后出现发烫、掉电快等问题。一时间,“版本号跳得快,bug 也追得上” 的吐槽在社交平台传开。苹果客服很快回应:这是系统后台整理数据和文件的正常现象,一般 24-48 小时内会恢复。
其实,这是大版本升级的常见现象。当系统从旧版本升级到新平台,需要重新整理用户数据、适配应用程序,后台运算量突然增加会导致短期耗电增加。就像新房入住前的大扫除,虽然过程麻烦,却能为后续使用扫清障碍。苹果的解释得到了技术社区的证明,有测评机构通过后台监控发现,升级后 24 小时内的 CPU 占用率确实会升高 30%-50%,但之后会回到正常水平。
这场小风波恰好凸显了新命名规则下及时回应的必要性,要知道当版本号与年份深度绑定后,用户对系统稳定性的期待自然会随之提升。也正因为如此,苹果需要通过更透明的技术说明,让用户真正搞懂 “后台索引” 这类技术细节。毕竟,版本号的数字可以大胆跳跃,但建立在技术透明基础上的用户信任,绝对不能出现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