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广州东站、白云站这些高铁站,悄悄把站内所有泡面都下架了,换成了均价 15 到 25 元的拌面或者捞面,但是他们明确说旅客可以自己带泡面上车。这么调整是因为国铁集团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泡面是 “可能会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广州东站回应说,现在普速列车都调到其他车站去了,现在跑的动车组要严格按这个规范来,维护封闭车厢里的空气环境。
但是,12306 客服明确说,高铁没有明文规定不让自己带泡面。根据官网的提示,车厢是封闭空间,建议旅客别吃榴莲、泡面这些气味大的食品,不过没有加热包的普通泡面还是能正常带的。这种 “不卖但允许自己带” 的政策,让旅客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这是 “做样子”,也有人支持这样改善乘车环境。
对学生、打工的人来说,泡面是旅途中 “必须要有的” 东西。一份泡面不到 10 块钱,可高铁盒饭一般卖 40 到 65 元,价格差了好几倍。虽然铁路部门说提供 “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餐食”,可实际情况是,15 元的便宜盒饭经常被抢光,贵的套餐却没人买。比如,广铁集团之前推出过 30 元的煲仔饭,每天能卖 1.2 万多份,可 45 元以上的套餐没几个人要。
车站换上去的拌面、捞面,被人吐槽 “不值这个钱”。15 到 25 元的价格,是泡面的 2 到 3 倍,而且口感被乘客说成 “像塑料”。有乘客算过一笔账:“一家三口出门,买三份拌面要 75 块,自己带泡面加火腿肠才 30 块,省下来的钱够买返程的车票了。” 这种经济压力,让不少人明知车站不卖,还是会自己带泡面上车吃 —— 车厢里经常能闻到泡面的香味。
这个政策执行的时候,有矛盾的地方让人怀疑。一方面,泡面因为气味大被限制卖;另一方面,辣条、卤味、榴莲这些气味更重的食品,却没说不让带。铁路部门说,榴莲、臭豆腐这些因为气味太大,已经列在《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里了,而泡面只是建议别吃。可乘客发现,高铁盒饭本身也有气味,有些乘客甚至觉得 “盒饭的味道比有些泡面还难闻”。
随着争议变多,铁路部门也在试着改方案。比如,广铁集团在部分列车上推出了 30 元的煲仔饭、20 元的儿童套餐,用现做的新鲜食物提高性价比,每天能卖 1.2 万多份。12306 平台还开通了沿线餐饮外卖服务,乘客可以点沿途城市的特色菜,实现 “到哪个城市就吃哪个城市的菜”。
这场争论暴露了高铁服务深层的问题:怎么在提高环境质量和保障老百姓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像《南方都市报》评论说的,“温和引导” 得加上便宜的食物供应,不然容易变成变相涨价。铁路部门得从 “禁止” 改成 “疏导”,通过提供多种餐食、分区域管理这些细致的办法,让每个旅客都能 “有尊严地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