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 月 1 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近日一则执行信息,将黄子韬实际控制的北京龙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推上风口浪尖。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 32.83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该公司首次陷入法律纠纷——此前关联股权已被冻结34.08万元。
龙韬娱乐的股权结构如同精密设计的齿轮:黄子韬通过持股 99% 的海南永恒星龙集团持有公司 68% 股份,张建华以自然人身份持股 32%。这种 “金字塔式” 控股模式,使得即便黄子韬卸任执行董事,仍能通过资本纽带主导公司决策。企查查数据显示,公司参保人数仅 1 人,与注册资本 450 万元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管理团队的精简甚至脆弱。
此次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2024 年,龙韬娱乐前 CEO(原黄子韬经纪人伦某)及商务负责人因 “严重失职、损害公司利益” 被解职并立案调查。这一事件撕开了公司治理的伤疤 —— 当明星经纪人兼任高管成为行业常态,专业管理缺位的风险便如影随形。此次引入刘一诺等专业人士,被业内解读为推动 “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 的关键一步。然而,参保人数仅 1 人的现状,让人不禁质疑这种调整能否真正扭转管理颓势。
32.83 万元的执行标的看似微小,却折射出公司经营的深层问题。天眼查显示,龙韬娱乐曾于 2024 年 12 月因合同纠纷开庭,而本次执行或与之存在关联。更值得警惕的是,黄子韬名下的海南谦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 “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被列入经营异常,这种系统性风险在娱乐行业并不鲜见。尽管部分声音认为 “32 万元对娱乐公司而言只是小数目”,但连续的股权冻结与法律纠纷,已让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稳健性产生质疑。
在商业版图扩张的同时,黄子韬的个人事业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他计划以特邀嘉宾身份亮相鹿晗深圳演唱会,并参与综艺《小伙小妹换游记》录制。这种 “退居幕后、专注台前” 的策略,与他近期卸任龙韬娱乐职务的动作形成微妙呼应。然而,其跨界经营的卫生巾品牌虽宣称 “与本次执行无直接关联”,却因由男性团队主导设计引发争议,再次将公众注意力引向明星商业决策的专业性。
当明星光环遭遇商业现实,龙韬娱乐的困境并非孤例。从参保人数仅 1 人的 “空壳化” 运营,到前经纪人涉嫌职务侵占的丑闻,这家公司的故事揭示了娱乐行业的深层矛盾:当资本追逐流量红利时,规范化治理往往成为牺牲品。对于黄子韬而言,如何在保持个人 IP 热度的同时,修复企业的制度性裂痕,或许比任何舞台表演都更具挑战性。毕竟,在聚光灯之外,企业的长久生命力终究要靠扎实的管理与合规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