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集团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女宗馥莉与元老高管杜建英之间的管理理念冲突日益公开化,引发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宗馥莉自 2024 年全面接掌娃哈哈后,便大力推动改革,关闭了位于深圳、重庆、衢州等地的 18 家分厂生产线。然而,这一举措导致公司产能不足,无奈之下被迫委托今麦郎代工纯净水。值得注意的是,被关停的生产线中,有不少是由杜建英控制的工厂,这些工厂大多通过香港荣泰企业有限公司持股(杜建英持股 60%),属于其核心资产。员工透露,杜建英将此举视为对自身势力的 “精准拆解”,认为宗馥莉的改革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杜建英通过老员工表达了强烈不满,称娃哈哈被宗馥莉 “折腾得濒临困境”,自己实在 “看不下去”,并指责改革引发内部动荡,许多老员工因拒绝转签劳动合同至宏胜集团而遭遇降薪。同时,杜建英已表露意向,希望接手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有的娃哈哈 46% 股份,以增强自身在公司的控制权。
回溯杜建英的历史角色,她作为娃哈哈创始元老,曾被视为公司 “二把手”。但在 2004 年宗馥莉进入公司后,杜建英逐渐被边缘化,于 2010 年退出管理层。不过,她通过 2010 年创立的三捷投资集团(持股 99.8%),仍持有娃哈哈关联公司的股权。如今,杜建英的三名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以非婚生子女身份,在香港、杭州两地起诉宗馥莉,要求分割 21 亿美元信托及 29.4% 股权(估值 200 亿元)。员工透露,杜建英认为其子女应享有平等继承权,且宗继昌曾在娃哈哈短暂任职,后因宗馥莉反对而离开。
此次改革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暴露。生产线关停导致的产能缺口,以及委托竞品今麦郎代工的行为,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更严重的是,代工合作因内部矛盾突然终止,暴露出公司管理的混乱。2025 年 5 月,代工产品被检出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信任危机。
在公司内部,员工对双方的态度也呈现分化。部分老员工支持杜建英,认为她 “关照提携下属”,而宗馥莉的改革则被批评为 “不近人情”。与之相对,宗馥莉积极推动管理层年轻化,更换元老团队,并将 “娃哈哈” 商标转至其控制的宏胜体系。她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剥离传统家族模式,通过宏胜集团整合资源,如打造河源 30 亿元生产基地,推动产能升级。
而杜建英的诉求则是维护既有利益链,她试图通过法律诉讼及股权收购重返权力中心,并对宗庆后 2020 年将资产归宗馥莉的遗嘱有效性提出质疑。值得关注的是,娃哈哈具有国资背景,上城区政府持股 46%,这部分股权可能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变量。若杜建英联合国资实现控股,或将颠覆娃哈哈现有的格局。
当前,娃哈哈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宗馥莉与杜建英之间的权力与理念之争,不仅影响着公司的内部稳定,也关乎品牌的未来走向。这场冲突如何化解,娃哈哈能否在改革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