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 12 版《新华字典》因多处内容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其中,“累”(léi) 字释义 “累赘” 项下的例句 “孩子小,成了累赘”,尤为引人注目。经网友对比 1992 年老版字典发现,此例句为新增内容,在老版中并无此表述。在当下生育率下降、育儿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这一官方工具书的表述被指可能强化消极家庭观,向大众尤其是孩子传递不良信号。有观点认为,作为中小学生常用的工具书,该例句或使孩子产生 “自我否定” 心理,损害其自尊心。
除 “孩子成累赘” 这一争议外,《新华字典》在 “玩” 字释义中出现的 “玩弄女性” 组词,也再度成为焦点。该组词此前已引发争议,然而在此次第 12 版修订中仍未被修改。此外,第 12 版字典删除 “倭寇” 释义的举动,同样遭受质疑,许多人担心这会弱化历史教育,让下一代对那段被侵略的历史缺乏清晰认知。
面对诸多争议,有声音指出,《新华字典》作为官方权威工具书,多次修订却未能有效解决如 “玩弄女性” 等争议内容,反映出编审流程可能存在系统性疏忽,未能充分考量内容对广大使用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但也有观点认为,工具书的职责在于客观收录语言使用实例,这些例句仅仅是为了展示词语用法,并非价值观倡导,且负面例句在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反而可帮助孩子认知社会问题,如性别歧视、家庭矛盾等现实议题。
事实上,关于《新华字典》的争议由来已久。早在 2023 年,就有网友因字典中 “玩弄女性”“腰里别着一支手枪” 等释义,以及 “倭寇” 词条的缺失,起诉《新华字典》,指控其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和《爱国主义教育法》。部分民众甚至将此次《新华字典》的争议事件与此前的 “毒教材” 插图事件相联系,质疑文化领域存在不良思想渗透或价值观篡改问题。受此影响,浙江等地已改用《学生字典》,这一现象反映出民间对传统权威工具书信任的动摇。
截至 2025 年 7 月 1 日,作为《新华字典》的编纂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及出版方商务印书馆,尚未就此次争议做出直接回应。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这一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全社会对工具书内容规范、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的深入思考,后续走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