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首尔及周边首都圈地区正面临一场 “爱情虫” 爆发危机,给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转带来诸多困扰。这种学名为长铗毛蚋,又称红背麦蛆蝇或红绒蝇的昆虫,因其独特的飞行姿态 —— 雌雄常腹部连体飞行,宛如 “空中情侣”,故而被赋予浪漫称呼 “爱情虫”。
“爱情虫” 体型娇小,体长约 5 – 6 毫米,有着黑色的身体和醒目的红色胸部。它们偏爱潮湿高温的环境,每年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进入繁殖高峰期,雌虫单次产卵量可达 300 – 500 颗,繁殖能力惊人。幼虫以腐烂植物为食,成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协助传粉的作用,且幼虫分解落叶有利于土壤肥沃,从生态角度看,它们无毒无害,不叮咬人类,也不会传播疾病。
然而,今年 “爱情虫” 的大规模爆发仍给首尔市民带来了极大困扰。此次爆发集中于首尔、仁川等首都圈区域,在山区,如贵阳山等地,虫尸堆积甚至形成了 “黑色覆盖层”。仅 2025 年 6 月,首尔市就接获超过 9000 起相关投诉,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两倍之多。由于虫群过于密集,建筑物缝隙、车窗都被其覆盖,它们还成群结队地飞向人体及浅色衣物,给民众带来强烈的密集恐惧。
商业活动也深受影响,商家不得不频繁清理虫尸,以维持经营环境。一些面馆、冰淇淋店因 “爱情虫” 问题,客流量减少,被迫缩短营业时间。民众对此反应强烈,一项调查显示,86% 的受访者将 “爱情虫” 视为 “害虫”,迫切呼吁政府喷洒杀虫剂来控制虫灾。
面对市民诉求,首尔市政府仅采取喷水驱赶的措施。政府方面称 “爱情虫” 属于 “益虫”,受环保法规限制,不能随意使用杀虫剂。这一回应引发民众不满,许多市民认为,尽管 “爱情虫” 有一定生态价值,但当下大规模爆发已严重干扰生活,政府应采取更有力措施解决问题。截至目前,首尔市政府已在多处热点区域设置诱捕灯与漂浮式陷阱,试图控制虫群数量,预计 “爱情虫” 的群聚现象将在 7 月上旬随着繁殖高峰期的结束而逐渐减退,但在这之前,首尔市民仍需与这些 “不速之客” 继续 “共处” 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