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 “制服革命” 从上海试点蔓延至全国,仅一周就成了城市新景观。新工服以阿里标志性橙色为主调,搭配黑色拼接线条,3L 复合面料防风防水,袖口暗藏可调节束口设计,连头盔都做了空气动力学优化。更贴心的是衣内缝制的信息袋(标注血型、紧急联系人)和内置急救包,有骑手晒图感慨:“雨天骑电车不渗水,晚上反光条能照亮半条街,安全感拉满。”

网友的调侃更添热度:“这是外卖骑手还是 F1 后勤?”“Logo 密集得像行走的阿里说明书”“以后取餐像接赛车进站”。社交平台上,骑手穿着新工装的短视频点赞量动辄十万 +,有用户笑称:“现在看到橙色身影,第一反应不是饿了么,是‘阿里全家桶’来了。” 这场视觉冲击精准戳中大众好奇点,让 “换装” 成了阿里即时零售战略的免费广告。
一、亿元军备背后:从 “送餐员” 到 “即时零售特种兵”
百万骑手的 “战袍升级” 绝非面子工程,而是阿里 “城市骑士计划” 的核心动作。据透露,全套装备包含制服、头盔、保温餐箱,覆盖约 100 万名活跃骑手,总投入超亿元。但装备迭代只是表象,更深层的逻辑藏在 App 更名里 —— 饿了么已正式升级为 “淘宝闪购”,从独立外卖平台蜕变为阿里即时零售的 “履约基础设施”。
高盛研报揭开野心:截至 2025 年 7 月,淘宝闪购日均订单突破 8000 万单,骑手规模超 200 万。阿里不再满足于 “送外卖”,而是要实现 “30 分钟送万物”:从盒马的生鲜食材到天猫的 iPhone 新机,从药店的应急药品到花店的鲜切玫瑰,全品类覆盖的即时配送网络正成型。骑手的身份也随之转变:从 “送餐员” 变成连接线上流量与线下履约的 “最后一公里触手”,这身橙黑战袍,实则是 “即时零售特种兵” 的标配。
导演这场变革的,是阿里应对行业竞争的紧迫感。2025 年 4 月,淘宝 “小时达” 升级为 “淘宝闪购” 并拿下首页一级入口,9 月天猫接入该业务后,品牌旗舰店商品实现小时级送达。此次骑手换装与 App 更名同步落地,正是为即将到来的首个 “闪购双 11” 铺路。
二、颜色大战开打!即时零售进入 “视觉军备竞赛”

饿了么的 “橙黑转型”,实则打响了即时零售的 “颜色争夺战”。在此之前,美团骑手的明黄色制服已成为街头辨识度最高的视觉符号,京东到家骑手则以红色工装立足,三大平台的 “颜色版图” 初现雏形。业内人士指出:“制服颜色本质是品牌心智的视觉锚点,当用户看到特定颜色,就能立刻关联到配送服务,这在 30 分钟送达的即时场景里至关重要。”
阿里的布局更显系统性:不仅骑手换装,淘宝闪购 App 图标也改为橙黑配色,与盒马、天猫的视觉体系形成呼应。这种 “全域视觉统一” 背后,是流量协同的深层考量 —— 淘宝的 8 亿活跃用户可直接跳转闪购入口,饿了么的百万骑手承接订单,盒马、高鑫零售的线下门店提供货源,20 余个阿里系 Logo 印在工装上,恰似一张 “行走的生态网络图”。
有竞品从业者坦言:“这步棋戳中了痛点,美团靠黄色建立了认知,阿里用橙色完成生态绑定,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品牌在制服细节、装备功能上较劲。” 一场围绕 “视觉辨识度 + 履约效率” 的军备竞赛已然拉开。
三、争议与追问:是人文关怀,还是移动广告牌?
舆论场上,对新工装的评价呈现鲜明两极。支持者聚焦实用价值:“反光条和急救包是真的人性化,比旧工装专业太多”“橙色在雨天雾天更醒目,能减少事故风险”,不少骑手也认可其功能性,称 “轻便又耐穿,比自己买的冲锋衣还好用”。质疑声则指向商业化过度:“把骑手变成移动广告牌,是不是不尊重劳动者?”“Logo 堆砌得像贴片广告,失去了服务本质”。
从 “外卖蓝” 到 “阿里橙”,这身战袍的颜色变迁,记录着即时零售从 “送餐饮” 到 “送万物” 的进化。阿里用亿元投入完成的不仅是视觉升级,更是生态整合的宣言。但这场变革的最终成败,或许不在战袍多亮眼,而在骑手的权益是否真的随装备一同升级。毕竟,撑起 “30 分钟送万物” 神话的,从来不是 Logo,而是那些在风雨中疾驰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