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9 日,第三方测评机构 “老爸评测” 发布的检测视频炸翻美妆圈,在科颜氏、花西子等 6 大品牌护肤品中,均检出被禁用 20 年的工业染料苏丹红 Ⅳ,含量最高达 1170ppm,远超安全阈值。视频中清晰的检测图谱显示,该成分匹配度达 94.5%,波形几乎完全重合,直指人为恶意添加。

顺着成分线索溯源,矛头最终指向新加坡原料商 Campo Research。这家企业将苏丹红伪装成 “天然色素”,掺入 “鳢肠提取物 + 印度楝叶提取物 + 辣木籽油” 的复合原料组中,堂而皇之地卖给国际和国货品牌。“天然色素稳定性差易褪色,用苏丹红替代能省三成成本。” 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的揭露,戳破了行业潜规则。
一、品牌回应:避重就轻引群嘲
花西子:10 月 23 日下架涉事底霜,却因普通化妆品宣称 “抗氧化” 涉嫌虚假宣传被立案调查,声明仅强调 “官方渠道合规”,回避原料溯源。
科颜氏:宣布涉事睡眠面膜停产,却称在售产品未用涉事原料组,非官方渠道仍加价销售,客服以 “正规渠道可放心” 搪塞。
且初 、听研:声称 “符合国标” 并紧急送检,但迟迟未公示结果;Farmacy 仅强调 “符合备案标准”,不提检测计划,相关产品仍在售。
关键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品牌对原料安全负总责,“被蒙在鼓里” 不能免责。
二、苏丹红 Ⅳ 的致命危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 3 类致癌物,代谢产物苯胺会破坏 DNA 结构,长期经皮接触可损伤肝肾、诱发肿瘤。
欧盟 ECHA 标注其具有严重眼刺激、遗传缺陷风险,通过皮肤微小创口渗透,危害比口服更隐蔽。
即时反应:已有消费者反馈使用后出现面部红肿、色素沉着,皮肤屏障受损者症状更严重。
三、行业潜规则与监管漏洞
常规质控盲区:品牌常规检测仅覆盖重金属、微生物等 9 项指标,苏丹红未纳入必检项,需通过高分辨质谱仪非靶向筛查才能发现。
复合原料溯源难:涉事原料组含多种成分,品牌难以逐一核查,原料商借此规避审查,这种 “你不问我不说” 的潜规则长期存在。
禁用历史明确:2003 年全球禁止苏丹红用于化妆品,2021 年国家药监局将其列入《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但 20 年后仍流入市场。
四、消费者应对:自查、维权、选购指南

立即自查:若护肤品含 “鳢肠提取物 + 印度楝叶提取物 + 辣木籽油” 组合,且膏体呈红 / 粉色,立即停用(涉事清单含且初卸妆膏、科颜氏睡眠面膜、NARS 夜间修护霜等)。
主动维权:联系品牌客服索要原料商资质及苏丹红专项检测报告,保留购买记录,通过 12315 平台投诉;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就医,留存诊断证明。
理性选购:优先选公开原料溯源报告的品牌(如娇兰、海蓝之谜),着色剂明确标注 CI 编号(如 CI 15850),避开 “天然色素” 等模糊表述。
苏丹红 20 年后重现江湖,本质是监管盲区与企业逐利的共谋。根治乱象需 “三管齐下”,监管部门必须将苏丹红纳入化妆品备案必检项,强制原料商公开色素来源;品牌需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而非依赖原料商自证;消费者更要抛弃 “大牌就是安全” 的迷思,学会看懂成分表。毕竟,脸是自己的,别为品牌的失职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