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 K90 刚发布,评论区直接炸了,尤其是 12GB+512GB 那个版本,定价 3199 元。要知道,12GB+256GB 版才卖 2599 元,就多了 256GB 存储(相当于手机能多存几百张照片、十几部剧),竟然要多花 600 块!这价格让米粉直呼 “不对劲”:“别家加 256GB 一般就多 100-150 块,红米这是翻了 4 倍啊!” 有人说 “这是坑老用户”,舆情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眼看大家吵得凶,雷军罕见亲自出来说话了,一句话点破原因:“不是我们想涨价,是内存(存储芯片)最近涨得太离谱,实在没办法。”为了让大家信,Redmi 总经理卢伟冰还补了细节:“三星、SK 海力士这些做存储芯片的大厂,第四季度给的报价直接涨了 30%!” 简单说就是 —— 手机里存东西的 “核心零件” 贵了,手机整体成本自然跟着涨。连摩根士丹利这种大机构都证实:现在存储芯片价格创了近年新高,主要是 AI 服务器、数据中心抢着要,供需紧张才涨的。
雷军没光解释,还直接放了 “诚意大招”:“12+512GB 版首销月直降 300 元,2899 元就能买!” 他特意强调:“这是大家吐槽最多的配置,必须给个交代。”
别觉得 300 块是小意思,小米最新财报能看出来,受存储芯片涨价影响,手机业务的利润空间已经窄了:之前每卖一台手机能赚 12.1% 的利润,现在降到 11.5%,相当于 “每卖一台 K90,赚得比以前更少了”。前 Redmi 总经理王腾(没参与这次 K90 项目)都忍不住替老东家说话:“说实话,最初定 3199 元已经很实在了。” 言外之意很明显:要是按现在的成本算,卖 3199 都没多赚,现在降 300,等于是小米自己扛了一部分成本,没全让用户买单。

降价消息一出来,评论区风向立马变了:有人说:“雷总没躲着问题,还把成本说清楚,最后真降价,这态度我服了!”也有人去查了实锤:“翻了三星官网,DDR5 存储芯片确实涨了 30%,红米没瞎扯。”当然也有理性的声音:“短期降价是挺有诚意,但长期还得看手机好不好用,别光靠情怀留用户。”
其实很多人对 “性价比” 有个误区:觉得 “性价比 = 永远低价”。但这次红米的事儿说明,品牌也难,全球供应链一起涨价,没有哪家能独善其身。红米的活儿,从来不是 “亏本卖手机”,而是在 “自己赚钱” 和 “用户少花钱” 之间找平衡。这次它没像有些品牌那样 “悄悄加价不解释”,反而让雷军出来说清成本,还自己扛成本降 300,这份透明比 “永远低价” 的空头承诺更实在。
最后说句实在的:红米 K90 的风波,降 300 元就收场了,但给行业提了个醒 —— 现在芯片涨价潮里,没人能轻松。用户要的不是 “不管啥情况都卖低价”,而是品牌愿意跟你说实话、愿意让利益,真把用户放在心上。
文章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红米K90被指各版价差过大,雷军回应:标准版首销月内降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