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5 号,东京池袋警方抓了两个强迫卖淫的嫌犯,本是人人喊打的恶行,结果网络上的风向却歪到了姥姥家 ——21 岁的女嫌犯田野和彩因为长得精致,居然被网友捧成 “历代 No.1 美人犯罪者”,有人用 AI 生成她的动态图,甚至喊出 “这么美求保释” 的离谱言论。
21 岁的她和 39 岁的店长铃木麻央开了家 “女孩酒吧”,打着 “高薪招聘” 的幌子骗年轻女性入职。可一旦进了这个门,等待女孩们的就是地狱 —— 想跑?GPS 定位死死盯着;敢反抗?拳打脚踢是家常便饭,甚至用香槟瓶砸、灌辣椒酱。有个 27 岁的女员工,短短 3 个月里被强迫接待了约 400 名嫖客,这俩嫌犯靠她赚了 600 万日元(约 28 万人民币)。最后女孩崩溃哭诉 “从来没被当人对待”,现在还患上了抑郁和 PTSD。
更讽刺的是,面对警方的逮捕,田野和彩直接认了罪,反倒是店长铃木麻央还在嘴硬说 “没强迫”。而警方调查发现,这种暴力控制早成了常态,说不定还有更多没敢出声的受害者。
案件曝光后,日本网络的操作简直让人大开眼界,媒体凑热度喊她 “女星级嫌疑人”,网友疯狂刷 “长得这么漂亮为什么要犯罪”,还有人熬夜用 AI 做她的动态影像,把犯罪现场图 P 成 “氛围感大片”。对比之下,那个被摧残到身心俱裂的受害者,评论区里提都没人提。
这事儿还真不是头一回。之前有个叫佐藤林果的诈骗犯,就因为长得 “可爱” 被全网关注,居然还有电影公司跳出来呼吁给她减刑。更离谱的是,日本媒体居然长期搞 “犯罪美人榜”,把罪犯的颜值当卖点,硬生生把恶行娱乐化成了 “猎奇谈资”。有网友吐槽得一针见血:“这是把‘坏’当个性,把‘恶’当噱头,良心是被狗吃了吗?” 可在一片 “颜值即正义” 的歪风里,理性的声音早就被淹没了。
为啥日本会出现这种 “美化罪犯” 的魔幻现象?先说历史的烂账。明治时期就搞 “南洋姐” 制度,强迫本国女性去海外卖淫赚军费;二战后又为美军设慰安所,把性剥削当成 “国策”。这种把女性当 “工具” 的传统,早就悄悄融进了某些人的骨子里。而且日本色情产业年产值高达 2.3 兆日元,占了全球 30%,AV 行业甚至被不少人当成 “普通职业”。
更坑的是法律和警方的 “纵容”。《卖春防止法》看着唬人,其实对强迫卖淫的量刑轻得离谱,同案的司机才罚了 2500 块人民币,跟没罚一样。之前还有受害者报警 9 次都没人管,最后惨死的案子,可见警方对女性诉求有多漠视。
30 万日本女性因为家庭破裂、校园霸凌等经济困境被迫进入性产业,像本案受害者那样被克扣工资、限制饮食,根本逃不出去。而田野和彩自己也是年轻女性,却转头去伤害更弱的人,这不就是学者说的 “弱者剥削弱者” 的乱世缩影吗?
看完全部细节,我只觉得脊背发凉。田野和彩的案子最可怕的地方,根本不是她长得美却犯罪,而是整个社会对 “恶” 的消解 —— 当媒体忙着给嫌犯贴 “美女” 标签,当网友沉迷颜值忽略受害者,当法律和警方拿不出硬气的态度,其实就是在默许 “暴力可以被原谅,剥削可以被美化”。
要知道,那个被折磨的女孩,可能也曾对生活有期待;那些喊 “求保释” 的人,或许忘了 “正义从不看脸”。日本现在连护照都受影响,年轻女性去欧美常被怀疑卖淫遣返,这就是纵容性产业和价值观畸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