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一家比亚迪 4S 店内,销售人员小林正忙着向前来咨询的顾客介绍最新优惠政策。“Atto 3 现在只需 420 万日元,叠加政府补贴后实际支付可能不到 350 万日元,相当于打了对折!” 这一幕是比亚迪近期在日本市场发起大规模价格战的缩影。主力车型 Atto 3 零售价从 520 万日元直降至 420 万日元,海豹四驱版更是狂降 117 万日元至 455 万日元,而海豚标准版最低仅需 149 万日元,成为日本市场最便宜的纯电动车型。
如此力度的降价在日本车市引发震动,有经销商表示,活动推出后到店客流量增长了 3 倍。“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日本消费者重新认识中国电动车。” 比亚迪日本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价格策略打破市场认知壁垒,是现阶段的关键一步。”
尽管比亚迪在全球市场风光无限,但在日本市场却遭遇滑铁卢。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6 月,总销量仅 5300 辆,2025 年 6 月单月销量 512 辆,远低于日产 Sakura 的 1137 辆。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忠诚度极高,丰田、本田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且混动车型更受青睐,纯电市场占比仅 1.3%。
更严峻的是,日本消费者对 “中国制造” 存在偏见。一项市场调研显示,超过 60% 的日本消费者认为中国电动车在质量和安全性上不如日本品牌。充电设施不足、电价高昂等因素进一步抑制了电动车需求,全日本仅有约 2.9 万个公共充电桩,且分布不均。
面对重重困境,比亚迪选择以价格战作为突破口。通过大幅降价,比亚迪试图让日本消费者以更低成本体验中国电动车的品质。“我们有信心用产品说话,只要消费者愿意尝试,就会改变对中国电动车的看法。”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价格策略,比亚迪还在产品和渠道上加速布局。计划 2026 年底推出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电动轻型车(K-Car),WLTC 工况续航 180km,售价约 250 万日元,直击日本消费者对短途代步工具的需求。同时,销售网点已从最初的几家扩展到 45 家,并计划在 2025 年内增至 100 家。
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已引发连锁反应。丰田、特斯拉等车企被迫重新评估定价策略,特斯拉 Model 3 在日本的售价一度下调 30 万日元。但本土品牌也在积极应对,丰田推出混动车型的升级版,并加大对充电设施的投入。
价格战只是第一步,比亚迪在日本市场还面临着品牌认知和市场生态建设的长期挑战。要改变消费者对 “中国制造” 的偏见,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和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同时,完善充电设施、建立本地化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关键。比亚迪的日本市场攻坚战才刚刚开始,这场价格战能否最终改写日本电动车市场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