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5 日,雷军的第六次年度演讲刚落幕,“小米非常非常缺人” 就一下子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一。小米成立 15 年的关键时候,这位创始人抛出了个不一样的核心计划:“未来要靠两件事往前走,就是找人和攒钱。” 一句话说透了小米从互联网公司往 “硬核科技巨头” 转型的根本思路。
台下好几万观众、网上几千万网友,目光都盯在这两个看着普通、实则藏着大野心的词上。毕竟雷军接着说的两句话更有冲击力:“厉害的人够多,才能做成大事;攒的钱够多,才能集中精力办要紧事。” 而他嘴里的 “要紧事”,正是小米把前十年攒下的家底都投进去的两件事,造车和造芯片。
“现在小米长得太快,缺人缺到难受。” 演讲里雷军说得实在,这话也戳中了科技圈对小米多业务扩张的共同感受。小米现在同时在手机、汽车、芯片三个赛道发力,单说 2025 年,就有自己研发的 3nm 芯片 “玄戒 O1” 量产、小米 SU7 一个月交付突破 3 万辆的好成绩。但发展这么快,背后缺人的窟窿也越来越大。
为了补这个窟窿,雷军把自己活成了 “头号招聘员”。他还像创业初期那样,有 “三番五次去请人” 的劲头,现在更是把 80% 的工作时间都用在招核心人才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挖来谷歌前高管林斌:“不是谈一两次就成了,而是持续大半年的深度交流,让他看到小米造芯片的决心。” 除了亲自去挖顶尖人才,小米还启动了全球校园招聘的 “抢人计划”,从芯片设计、汽车工程到智能制造,方方面面都在储备新人。
要是说 “找人” 是搭队伍,那 “攒钱” 就是备弹药。为啥要 “拼命攒钱”?答案藏在行业的高门槛里,造一辆智能汽车,从研发到量产要花上百亿;自己研发 3nm 芯片,光试做芯片的成本就好几亿美元。雷军在演讲里表示:“芯片研发失败一次,可能好几亿就打水漂了,没足够的钱打底,根本不敢碰。” 目前小米通过优化现金流、精准找投资,已经为长期项目留好了 “安全垫”,2025 年上半年赚了 228.3 亿元净利润,更是给了砸钱搞科技的底气。
“攒钱不是守着钱不动,是为了集中精力办大事。” 雷军特意强调,小米的 “攒钱” 全用在刀刃上,小米汽车智能工厂投产、芯片实验室突破 3nm 技术、手机影像传感器自己研发,每一步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这也让以前骂小米 “只是拼零件的组装厂” 的声音慢慢消失了,毕竟能自己研发出手机核心芯片,早就不是只靠拼零件的公司了。
现在这场转型已经看到效果了,小米 17 系列手机对标 iPhone,7000mAh 的大电池续航比竞品强太多,还首发了国产新型发光材料,连院士都点赞;小米 SU7 Ultra 卖到五六十万还很畅销,打破了高端汽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占着的情况。这些突破的背后,正是 “顶尖人才和大笔投入” 这两个引擎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