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4 日,市场监管总局写了一份《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向大家征求意见的草稿)》,正式拿出来让大家提意见。这份新规专门盯着外卖行业多年没解决的 “老难题”,不管是骑手累到不停接单,还是商家被乱收费,每一条都说到了行业的痛点上,下面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骑手权益有了 “硬保护”
首先是控制骑手的干活强度,明确要求平台给骑手设好 “一天最多接多少单” 的上限,更关键的是骑手连续送 4 小时外卖,平台必须弹出 “该休息了” 的提示,就像给骑手的身体装了个 “安全开关”,不让他们硬扛着累。
报酬方面的规定,更是让骑手眼前一亮。新规要求平台做到 “赚的钱要和干活的辛苦程度挂钩”,比如下雨下雪、天特别热的时候,配送费得涨到原来的 1.5 倍(也就是多赚一半);更重要的是,以后就算送晚了,也不扣骑手的钱了!要知道以前很多骑手为了不被罚款,哪怕违反交通规则都要赶时间,现在这一条直接帮他们打消了 “怕超时扣钱” 的顾虑。
在职业发展上,新规也有新突破:以后会搞 “骑手技能认证”,骑手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拿到 “优先接到单” 的权利,还能多拿一份补贴。
二、商家终于能 “松口气”
首先是 “收费要透明”:平台不能随便加新的收费项目,像技术服务费、配送费这些,所有收费细则都得明明白白公示出来;而且中小商家还能享受 “费用减免”,压力小了不少。
更让商家开心的是 “促销不被强迫”:平台不能硬让商家出钱凑 “百亿补贴” 的成本,也不能干涉商家自己想搞的优惠力度,以前商家可能被迫掏钱帮平台做活动,现在不用了。
食品安全方面,新规也下了狠手:严查那些 “没真实门店、没资质” 的 “幽灵外卖”,要求商家必须提供真实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还要拍加工场所的视频给平台;另外,要是订单太多快 “爆单” 了,平台会提示商家 “别接太多了”,避免因为忙不过来出食品安全问题。
三、破解行业 “内卷”
以前外卖平台总靠 “百亿补贴” 打价格战,结果骑手累得不行,商家也赚不到钱,整个行业陷入 “大家都辛苦却没好结果” 的内卷。而新规通过定规矩、搞标准化管理,让平台从 “拼谁的补贴多、谁的价格低”,转向 “拼谁的服务好”,骑手能安心送单不用拼命,商家能合理赚钱不被压榨,平台则要靠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用户。
总结:现在新规还在 “让大家提意见” 的阶段,但已经让外卖行业看到了 “好好发展” 的希望。对骑手来说,这是 “不用拿身体换钱” 的保障;对商家来说,这是 “不被乱收费、能踏实做生意” 的底气;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以后点外卖,可能不只能看到 “低价优惠”,还能看到骑手从容送餐、商家用心做的菜,整个外卖行业会变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