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法律上我还和他是夫妻,就觉得窒息。” 之前被这句话戳中很多人的王暖暖,总算等来了好消息,随着司法突破,该案已于2025年9月26日通过跨国视频庭审实现开庭,这场曾被说 “得等到 70 岁才能结束” 的离婚案,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把时间拉回两年前,俞某冬因为故意杀人未遂被判 33 年零 4 个月监禁(刑期到 2056 年)的时候,王暖暖的离婚路才刚显露出艰难。“跨国、服刑、程序空白”,这三个关键词像三座大山,让她一度陷入 “可能得带着婚姻关系到老” 的绝望。但现在,随着视频庭审的启动,不光她的个人困境有了转机,还给很多跨国婚姻里的暴力受害者点亮了一盏灯。
没人想到,打赢了刑事官司的王暖暖,会在 “离婚” 这件事上陷入困境。这背后,是普通人很难想象的跨国司法难题。第一难,难在 “文书送不出去”。泰国不是《海牙送达公约》的缔约国,离婚诉讼文书不能走便捷通道,只能通过外交途径一层一层转递 —— 从中国法院到外交部,再到泰国驻华使馆,最后到泰国监狱,每一步都要等,甚至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第二难,难在 “人到不了场”。俞某冬在泰国监狱服刑,当地明确不让他回国受审;中国法官也没法去泰国开庭,常规的庭审模式完全走不通。“视频开庭” 看着是条出路,却得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俞某冬自己同意,而且泰国监狱配合 —— 可这在国内没有任何先例,连能参考的程序都找不到,前期沟通好几次都碰壁了。
第三难,难在 “对方故意拖”。俞某冬一家的态度更让人寒心:先是狮子大开口,要 3000 万元才肯协议离婚;被拒绝后就彻底摆烂,不配合任何诉讼程序;眼看 9 月 26 日要开庭,又在开庭前 4 天突然换律师,选的还是 6 年前帮他起诉离婚的旧人 —— 明摆着要靠 “换律师重新走流程” 来拖延时间,把 “耗” 字诀用到了极致。
本来好像解不开的僵局,最后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协调下有了突破。为了打通 “跨国庭审” 的难点,南京市秦淮区法院多次和泰国司法部门、监狱系统沟通,反复确认视频连线的技术细节、庭审流程合不合规,最后搭建起专用的跨国视频庭审通道。9 月 26 日当天,俞某冬会在泰国监狱的监管下完成视频出庭。这一做法直接开创了 “国内被告在境外服刑时离婚庭审” 的全新先例,也给同类案件提供了能参考的 “司法样本”。
这场庭审的意义,早就超过了王暖暖的个人纠纷。在这之前,不少涉外婚姻里的暴力受害者都遇到过类似困境:要么被 “跨国程序” 耗得没力气,要么因为对方在境外服刑没法推进离婚,最后只能被迫忍受名存实亡的婚姻。而王暖暖案的突破,相当于给这些人打开了一扇 “希望之门”,证明就算隔着国界、隔着监狱高墙,受害者也能通过合法途径摆脱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