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拆开的麻六记酸辣粉,粉饼上满是绿毛,酸臭味儿直呛人!”9 月 24 号,有消费者把这段视频发出来,网友一下子就炸了锅。涉事的酸辣粉是 8 月 6 号生产的,离过期还远着呢,粉饼却已经霉得不成样了。而且这都已经是三个月里第二次出这种事了,早在今年 7 月的时候,同款酸辣粉就因为发霉,被超市全线下架。当时代工厂白家阿宽还公开道歉,说 “是消毒杀菌没做到位,才让细菌污染了产品”。结果才过俩月,就又出了一模一样的问题,瞬间引起网友热议!
大家质疑的时候,麻六记的回应一直离不开 “代工” 两个字。品牌方总说,酸辣粉、牛肉辣酱这些产品虽然是代工厂生产的,但 “配方和工人都是我们自己管的”。创始人张兰早就说过:“大公司租流水线是行业里常见的事。”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知情人士说,麻六记说的 “管理” 其实就是 “挂名”,实际从处理原料到生产加工,全都是代工厂白家阿宽在管。而这家代工厂的品控口碑早就很差,黑猫投诉平台上,光 “阿宽” 相关的投诉就有 705 条。有人在粉里吃出玻璃渣,有人发现保质期内的产品长霉,售后还总是推卸责任说 “没有证据”。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2024 年白家阿宽卖给麻六记的销售额有 2.01 亿元那么多,占了它总营收的 14.77%。靠着给网红品牌代工赚了很多钱,却连最基本的消杀环节都做不好。有食品行业的博主说出了真相:“不是不能找代工,是麻六记把‘代工’当成了质量问题的借口,根本没尽到监管的责任。”
比质量问题更让人失望的,是麻六记处理这事的方式。9 月 24 日发霉事件曝光后,品牌一开始不说话,等代工厂再次道歉了,才慢慢发了声明。可把声明看完,里面一个字都没提自己对代工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反而说 “已经处理了相关问题”。网友吐槽说 “一点诚意都没有,来得太晚了”。
更过分的是,有消费者说,麻六记提出赔 1000 元,但条件是必须删掉投诉内容和相关视频。“这哪里是赔钱,分明是封口费!” 消息一出来,原本还抱着 “看看整改态度” 的网友,这下连最后一点信任都没了。要知道,麻六记能火起来,靠的是张兰在直播间里的 “情绪营销”,靠着 “创业逆袭” 的故事圈了很多粉。可食品安全是底线,当粉丝发现 “故事听着暖心,吃着却闹心”,以前的好感就变成失望了。
其实在食品行业,代工模式本身不是 “洪水猛兽”。很多有名的品牌都靠代工生产,可人家能做到 “代工但不推卸责任”,比如有的品牌会派专人驻厂监督,有的会建多重抽检体系,从原料到成品全程把控。而麻六记的问题,正好出在 “只挂名不管事”。白家阿宽在年报里早就说过 “生产环节有质量控制疏漏的风险”,可麻六记假装没看见;第一次发霉事件已经敲了警钟,可没见它加强管理。说到底,还是把心思全放在了营销上,以为靠直播间的热度就能盖住品控的短板。
但消费者又不傻,从销售额暴跌 70% 这事儿就能看明白 ,“网红光环” 碰到食品安全问题,根本不管用。要是麻六记还不整改,不赶紧整一套严点的质量管控办法,不把代工厂那边的监管责任扛起来,只想着靠公关、赔钱把事儿压下去,早晚得被市场彻底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