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8 日,永辉超市董事会发了一则任命通知,一下子打破了零售业的平静,34 岁的王守诚被正式聘为 CEO。这位从管培生一步步升上来的 “90 后”,要接过永辉转型的担子,继续推进大家都关注的 “胖东来模式” 改革。不过在这份光鲜的任命背后,永辉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上半年亏了 2.41 亿元,营收还比去年降了 20.73%,而且公司管理层的 CEO 位置空了足足半年。
王守诚的晋升,堪称永辉 “培养人才计划” 的成功例子。2014 年他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以管培生身份进了永辉,之后先后干过 CEO 业务助理、上海区域总经理这些关键岗位。2024 年 10 月升成副总裁后,他就深度参与了公司的核心改革。这种 “内部培养 + 实际工作锻炼” 的成长方式,让董事会在 CEO 位置空了半年后,最终选了他这个 “自己人”。
“全票通过的任命结果,能看出来董事会认可他的改革想法。” 零售行业分析师说,王守诚没买永辉的股份,也和公司主要股东没亲戚或合作关系,这个背景反倒成了优势, 经历过管理层动荡后,永辉更需要一个专心搞业务的专业管理者。他在上海区域工作时,曾带着当地门店实现同一家门店的销售额连续 12 个季度增长,这也让他有了 “执行力强的管理者” 的标签。
王守诚上任后,第一个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怎么让 “胖东来模式” 真正在永辉落地。胖东来是国内商超的学习标杆,以服务好、员工满意度高、深耕本地市场出名,但这套模式在永辉复制时,碰到了不少实际难题。虽然王守诚主导制定了新的运营标准,比如优化商品摆放、加强员工服务培训、多卖民生用品等,但到 2025 年上半年,改革还没看到效果。
财务数据能说明问题:永辉今年上半年亏了 2.41 亿元,营收比去年同期降了 20.73%。这和前 CEO 李松峰时期已经启动的 “学胖东来” 计划形成了反差。之前董事张轩宁反对现在的改革方案时就说过,李松峰团队 “已经成功推了永辉的品质零售店”,言下之意是现在的改革路子没能接着走下去。这种分歧其实暴露了胖东来模式大规模复制的核心难题:区域型超市的优质服务,碰到全国性连锁的大体量时,怎么平衡成本和顾客体验,成了关键。
王守诚的任命,也结束了永辉从 2025 年 3 月李松峰离职后,长达半年的 CEO 空缺期。在这段时间里,公司由 “改革领导小组” 临时负责管理,而这个由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当组长的临时团队,从成立那天起就争议不断。当时董事张轩宁投了唯一的反对票,核心担心就是 “没确定 CEO 人选” 的管理安排,会影响公司战略的稳定。
这场内部争论,本质上是对 “怎么改革” 的分歧。张轩宁支持前 CEO 李松峰 “一步一步来” 的改革,觉得他 “带团队深入学胖东来模式” 已经有了效果;而以叶国富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大力度精简公司架构,推行 “总部精简、区域做强” 的管理模式。作为改革领导小组的副组长,王守诚在中间起到了关键的协调作用:既推进了总部 30% 人员的优化调整,又保住了区域业务的核心团队。
最后董事会全票通过对王守诚的任命,说明双方达成了某种让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张轩宁之前反对改革方案,但没阻拦任命王守诚 ,这可能是因为王守诚既是 “改革的实际操作者”,又是 “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有接近董事会的消息人士透露:“王守诚既懂胖东来模式的核心,又了解永辉的实际情况,是现在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