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欢和我的领导一起出差,堪比南孚电池,耐力持久超长续航……” 当这句广告语出现在高铁车厢屏幕上时,不少乘客都愣了神。最近南孚电池的这则高铁广告,把领导出差时的 “超长工作模式” 比作电池续航,一下子在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觉得这是打工人的真实心声,幽默又接地气;更多人却直呼 “尬到脚趾抠地”,吐槽品牌玩梗没个准头。
这则引发争议的广告,核心是把 “领导出差时没完没了聊工作” 的场景,和南孚电池 “耐力强、用得久” 的特点做类比。支持的网友说,这段文案精准戳中了职场人被迫加班的痛点,“南孚小编是真懂打工人的精神状态”;反对的人却觉得这种调侃让人不舒服,“把职场 PUA 包装成幽默,看得人血压都上来了”。
面对两边截然不同的评价,南孚官方在评论区用 “狗头” 表情回复 “看来得加个狗头才好”,暗指这只是带点调侃的玩笑,还说市场部正在评估这则广告是否适合继续投放。可这种 “打圆场” 的态度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让大家开始讨论广告合不合规。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必须真实、合法,不能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有业内人士指出,虽说广告没直接做虚假宣传,但把 “超长续航” 和 “领导过度工作” 硬绑在一起,说不定涉嫌传递不健康的职场价值观,藏着隐性误导的风险。
这场争议,让人想起南孚之前应对舆情的表现。2024 年,面对 “电压太高会弄坏设备” 的谣言,南孚很快联合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发布了权威报告,还请了智能门锁品牌凯迪仕在央视网做科普辟谣,靠专业数据和行业认可成功扭转了舆论风向。这种堪称 “教科书级” 的危机处理,和这次用 “狗头” 表情模糊责任的做法,反差特别大。
在品牌营销里,幽默确实是拉近和消费者距离的好办法。比如利郎今年和喜剧演员闫佩伦合作推出商务广告,靠演 “出差总碰到最远的登机口” 这类真实麻烦事,自然地植入抗皱衬衫的卖点,既让打工人有共鸣,又凸显了产品价值。可南孚这次的广告,却偏离了 “痛点共鸣 + 产品卖点” 的黄金公式,反倒让 “超长续航” 的产品优势,和 “被迫加班” 的负面情绪绑在了一起,这种关联特别不合适。
南孚的广告争议,其实揭开了品牌做幽默营销时常见的问题。首先是把握情绪的 “度”:职场吐槽类内容得精准抓住受众的情绪,同样是说出差,利郎盯着 “出行不方便” 这种没偏向的痛点,可南孚碰的 “领导工作没个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被压迫的负面感受。
最重要的是,法律红线碰不得:《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能有妨碍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南孚用 “狗头” 暗示这是调侃,可没法避开合规风险。品牌得明白,幽默得建立在尊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基础上,不能用玩笑掩盖表达的随意。
当 “超长续航” 从描述电池性能,变成了职场 “枷锁” 的象征,南孚这则广告的争议,早就不只是一件单独的事了。它提醒所有品牌:幽默营销不是随便玩个梗就行,而是得精准看透受众情绪、选对场景、敬畏规则的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