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0 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上说西贝餐饮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呼吁国家立法让餐厅必须标明用没用预制菜。这话很快引发热议,餐饮行业里预制菜要不要标明的难题又被大家关注起来。
事情的起因是罗永浩的吃饭经历。他发帖说,最近在西贝吃饭,发现菜单上大部分菜吃着都有明显的预制菜特征,但菜单和店员都没提前说。加上价格定得 “性价比很低”,他强调:“这不是预制菜好不好的问题,是不告诉消费者,就是欺骗行为。” 这和他 2024 年 “餐厅卖预制菜不注明就是欺骗” 的说法是一样的。
西贝客服在 24 小时内赶紧回应,否认 “大量使用预制菜”:“牛大骨、烤羊排这些招牌菜每天现煮,莜面是厨师现场手搓的,炒菜用的都是新鲜蔬菜现做。” 客服也承认,馒头、黄馍馍等少数主食是中央工厂统一送的,但说 “这不算预制菜”。要注意的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 2023 年曾公开说 “预制菜是未来趋势”,这种说法和现在 “以现制为主” 的定位有点不一样。
这场争论的主要问题,其实和 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有关。这个文件清楚要求 “大力推广餐饮时用了预制菜要标明”,还第一次说清了预制菜的范围:“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做的,加热后才能吃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这说明西贝说的中央工厂送的主食,确实不在官方定义的 “预制菜” 范围内。
网友的讨论分成两派。有些消费者支持罗永浩:“花高价吃现做的菜,结果可能是加热的预制菜,知情权被侵犯了”;另一部分人觉得这事没必要较真:“豆腐、馒头都是提前加工的,总不能让餐厅把每样食材来源都标出来吧”。大家有不同看法,是因为对预制菜的定义不清楚 —— 官方说不算主食类,但消费者常把所有提前加工的食品都叫预制菜。
到现在发稿时,西贝还没就罗永浩呼吁立法的事再回应。但这场争论已经让 “预制菜标注” 成了大家都在说的话题。现在餐饮行业越来越多用预制菜,这场明星和餐厅的争论,可能会让标注制度从 “鼓励推广” 变成 “必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