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上旬,北京鸟巢要搞个跟平时不一样的演出,张艺谋导演团队将第一次跨界当演唱会导演,跟张艺兴一起做这场叫 “美猴王闹天宫” 的演唱会。他们打算用 “非遗元素 + M-POP + 数字技术” 这三招新玩法,让《千里江山图》在能装万人的体育馆里 “动起来”,还能让京剧的水袖跟电子乐的节奏搭着玩,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张艺谋团队接下这活儿的时候,说了个核心想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灵感和创意的根儿。” 对张艺谋来说,他本来就擅长用拍电影的法子解读传统美,鸟巢这么大的舞台,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不过问题也来了:咋把《千里江山图》这种不动的宝贝,变成能跟流行音乐互动的动态画面?咋让唢呐的高嗓门儿和电子合成器的低声音,在现场听着不别扭?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开始准备的起点。
张艺兴的 M-POP 想法,正好在音乐这块儿给出了解决办法。这位总想着把民族乐器加到流行音乐里的歌手,早在 2023 年 “大航海” 巡演的时候,就试过把国风跟舞台科技搭起来,效果还不错 ,比如《飞天》《莲》这些歌里用了京剧元素,也攒了不少有用的经验。这次俩人合作,两边团队从编曲的逻辑到和声的结构,都从根儿上重新改了:陕北说书的节奏被拆成电子乐的节拍,侗族大歌那种多个人一起唱的调调,变成了国际化编曲里的人声层次;还有唢呐那穿透力超强的声儿,成了《闹天宫》段落的 “标志性声音”,跟张艺兴的 rap 对着唱,听着特有戏剧感。
技术团队的新点子,关键是让观众能变成 “画里的人”。现场有套能让全场都有沉浸感的音响,会根据观众站的地儿随时调声音 ,站在不同区域的人,能听到不同声音的大小变化,跟在画廊里从不同角度看画,能看到不一样的细节似的。舞台周围还用 LED 光纤做了个 “画框”,等唢呐独奏响起来的时候,这些光纤会学传统工笔画的线条感觉;要是电子鼓点变密了,线条又会变成书法里 “飞白” 的动态样儿,看着听着都特别奇妙,就像视觉和听觉能串一块儿似的。
而且这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看着爽,从彩排的片段能看到,当《千里江山图》的数字山水,跟现场京剧演员的翎子功夫一起出现的时候,粉丝们会自己用手机灯拼出 “星河” 来呼应。没想到传统的美,跟现在年轻人追星的文化,还能有这么合拍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