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541-604 年),弘农郡华阴人,出身名门,其父杨忠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封随国公。他自幼由尼姑抚养,养成坚韧隐忍的性格。十四岁入仕,凭借父荫与自身才干逐步晋升,十六岁便官至骠骑大将军。周武帝时期,其女杨丽华为太子妃,杨坚与皇室关系愈发紧密,但也遭齐王宇文宪等权臣猜忌,他以低调谨慎化解危机。
北周宣帝即位后,杨坚以外戚身份任上柱国、大司马,开始辅政。宣帝刑罚严苛,杨坚多次劝谏无果。大象二年(580 年),宣帝病危,郑译、刘昉假传遗诏,使杨坚得以入宫辅政,任左大丞相,总领百官。他随即改革弊政,宽缓刑罚,赢得民心。但是杨坚的专权引发北周宗室不满。相州总管尉迟迥率先起兵反叛,十数万人响应,宇文胄、石愻等纷纷起事。杨坚果断派韦孝宽平叛,同时清除毕王宇文贤及赵、陈等五王的宫廷叛乱,最终平定所有反抗势力,为代周建隋扫清障碍。
大定元年(581 年),周静帝禅位,杨坚三辞后即位,定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他追尊父母,立独孤氏为后,杨勇为太子。开皇三年(583 年),新都大兴城建成,象征隋朝新纪元开启。统一全国是杨坚的核心目标。开皇八年(588 年),他以陈人犯境为由,命杨广、杨素等率五十一万大军伐陈。次年,贺若弼、韩擒虎率军攻破建邺,俘虏陈叔宝,陈国灭亡,结束西晋以来近三百年分裂局面。
称帝后,杨坚推行系列改革。政治上创立三省六部制,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实施大索貌阅、输籍法,统一货币度量衡,轻徭薄赋;军事上改革府兵制,实现兵民合一;文化上开创科举制,打破门阀垄断;律法上制定《开皇律》,减轻刑罚。这些举措促成 “开皇之治”,垦田面积达 1940 万顷,人口从 450 万户增至 700 万户,社会繁荣稳定。
晚年的杨坚逐渐猜忌多疑,以严刑驾驭臣下,元谐、虞庆则等功臣相继被冤杀。开皇二十年(600 年),他受杨广与独孤皇后谗言影响,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储,为隋朝埋下隐患。仁寿二年(602 年)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沉溺后宫,健康恶化。
仁寿四年(604 年),杨坚在仁寿宫病危,临终前懊悔改立太子之事,感叹 “独孤误我”,不久病逝,享年 64 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杨坚一生充满传奇,他终结分裂、建立隋朝、开创盛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改革影响深远。虽晚年有猜忌废储之失,但功绩远超过失,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