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创新步伐变慢的当下,折叠屏领域终于迎来苹果的新动作。据供应链最新消息,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已进入量产倒计时,预计2026年秋季正式发布。这款被业内称为”终极形态iPhone”的产品,将首次采用2400万像素屏下摄像头技术,彻底取消前置开孔,实现真正无打孔的全面屏效果。
一、屏下摄像头:开启真全面屏时代

这款折叠屏iPhone最明显的创新,在于内屏搭载的2400万像素屏下摄像头。该技术采用三星提供的柔性OLED屏幕,通过优化像素排列提升透光效果,配合苹果自研的图像处理算法,即便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也能保证自拍和视频通话画面清晰。
正常使用时,7.8英寸内屏完全看不到摄像头存在。屏幕展开后,用户能获得完整的视觉空间,看电影或处理文件时沉浸感更强。这块屏幕还支持1-120Hz自适应刷新率,滑动操作流畅,显示效果细腻。
苹果为这款折叠屏专门调整了iOS系统。屏幕展开时,系统会自动隐藏摄像头区域的状态栏,确保视频、游戏等内容全屏显示;需要自拍时,会通过流畅动画显示拍摄界面,既实用又不影响整体美观。
二、精工设计:平衡轻薄与坚固
设计上,苹果选择横向内折方案。折叠时厚度不到1厘米,展开后最薄处仅4.5毫米,创下行业新纪录。机身采用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结构,关键铰链部位使用具有自我修复特性的特殊金属,经测试可承受超过50万次开合。整机重量控制在300克以内,兼顾耐用性与便携性。
外屏为5.5英寸挖孔屏,配备24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支持Face ID人脸识别,方便用户在折叠状态下快速操作。内屏取消Face ID,改用电源键集成的指纹识别,解锁速度比常规方案快40%,且支持湿手操作,适用场景更广。
性能方面,该手机将搭载台积电2nm工艺的A20 Pro芯片,集成自研5G通信芯片,配备5500mAh大容量电池,续航表现预计比同尺寸安卓折叠屏提升约20%。
三、市场布局:定位高端与生态拓展

供应链消息显示,富士康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试产,2026年第二季度进入大规模量产,首批产量约600万至800万台。三星显示已为苹果预留充足屏幕产能,确保按时交付。
价格方面,起售价预计在1.4万至1.8万元人民币之间,顶配版本可能超过2万元,主要面向高端奢侈品市场。虽然定价高于普通手机,但凭借钛合金机身、特殊金属铰链等高端材料,以及iOS生态的独特优势,苹果有信心吸引追求极致体验的高端用户。
目前华为、三星已占据折叠屏市场超六成份额,但行业分析认为,苹果凭借软硬件协同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进入市场首年有望将全球折叠屏份额提升至15%-20%。苹果还计划2028年推出折叠屏iPad,构建完整折叠设备生态。
四、挑战与展望:技术迭代与行业影响
作为首代产品,折叠屏iPhone仍面临技术挑战。屏下摄像头透光率有待提升,长期使用后的屏幕老化问题也需关注。据透露,苹果正通过新型光学元件和补偿电路改进,但量产初期良品率需提高,可能导致屏幕维修成本较高。
展望未来,2027年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或采用更先进屏幕技术,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可能加入屏幕全域指纹识别等功能。苹果也在研究更好的屏幕保护方案,寻求轻薄与抗摔的平衡。
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入局将加速折叠屏技术普及。预计2026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突破2000万台,2028年市场渗透率超5%。随着供应链成熟和国产厂商技术进步,折叠屏手机价格将逐步下降,惠及更多消费者。
结语
折叠屏iPhone的推出,是苹果在产品形态上的重要突破,也是其”科技奢侈品”定位的再次升级。虽然屏下摄像头技术在亮度、清晰度和使用寿命上仍有挑战,但苹果通过A系列芯片的AI算力、ProMotion屏幕调校,以及iOS系统对多任务、分屏和手势交互的优化,将技术短板转化为体验优势。这种”不降低体验标准”的策略,正是苹果与其他厂商的核心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