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水里好像有鲨鱼!” 最近,不少游客在杭州西湖边惊呼,指着水面下游动的细长黑影议论纷纷。可是等工作人员凑近解释,大家才明白过来,哪是什么鲨鱼,竟是一条长约 60 厘米的仿生机器鱼。它浑身裹着流线型硅胶外壳,长得特别像西湖里的本地鲤鱼,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真假。
这条 “科技鲤鱼” 不是来 “卖萌” 的,它是西湖景区公安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一起研发的 “水下多面手”。“之前游客掉个手机、钱包到湖里,浅滩还好说,如果掉进水草多的地方,打捞队得折腾大半天,还可能伤着水下植物。” 景区民警笑着介绍,“现在有了它,找东西快多了,还能顺便帮西湖‘体检’。”
这条仿生机器鱼最厉害的,是它的 “打捞绝活”。它身上装的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和金属探测模块,就像有了 “水下千里眼”,能精准找到落水的手机、钱包、钥匙等物品,定位误差还不到 10 厘米 —— 相当于在水里找一颗乒乓球,能精准说出它的位置。
之前有位游客在断桥附近拍照时,手机不小心滑进湖里。湖水浑浊还长着水草,打捞队试了 20 多分钟都没找到。民警启动机器鱼,在平板上设定好搜索区域,机器鱼 “摆着尾巴” 游进水域,不到 5 分钟就传来提示:“发现金属物品,深度 1.2 米,距离岸边 3 米。” 接着顺着它指引的位置,工作人员一捞就捞到了,游客连声说 “太神奇了,比潜水员还靠谱!”
更重要的是,它特别擅长处理 “难活”。浅滩的淤泥区、水草多的隐蔽处,这些传统打捞设备进不去的地方,它靠着灵活的体型和三向激光雷达,能避开障碍物自由穿梭,一点不耽误事。
除了当 “水下打捞员”,这条机器鱼还是西湖的 “生态守护者”。它身上装着水质监测模块,能实时收集水温、pH 值等数据。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比如 pH 值超标、水温突然变了),会立刻向后台发送预警信息,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查原因。另外它运行时噪音特别小,硅胶外壳很软,不会刮伤水下植物,也不会吓到鱼虾。有生态研究员观察发现,机器鱼游过时,小鱼群甚至会凑过来 “好奇围观”,完全不把它当 “外来者”。
这条机器鱼的 “智商” 也很高。它带的惯性导航系统,能自己规划巡逻路线,不用人全程盯着;遇到石头、桥墩等障碍物,三向激光雷达会立刻有反应,自动调整方向绕开,不会 “撞墙”。民警在岸边用平板就能操控,设定好搜索区域或巡逻路线,它就能自己完成任务,大大节省了人力。
现在,这批仿生机器鱼已经在西湖核心水域试点运行,累计帮游客找回落水物品 20 多件,提供水质预警 3 次,成了景区 “生态加科技” 保护的典型案例。不少游客看完机器鱼的演示后,都忍不住拍照打卡:“原来西湖不但有美景,还有这么酷的黑科技,太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