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孩子的食欲就下降,要么追着喂也吃不了几口,要么吃多了夜里翻来覆去喊肚子胀,稍不注意就感冒发烧。” 这是不少家长在长夏的共同困扰。中医常说 “长夏养脾”,这个横跨小暑到立秋的特殊时段,正是给孩子调理脾胃的 “黄金期”。为啥?因为长夏湿气最盛,而脾最怕湿;同时此时阳气浮于体表,脾胃内里相对空虚,却又处于一年中功能最活跃的阶段,就像给植物浇水的最佳时机,这会儿调理能事半功倍。但家长们别乱补,做好这三点,才能真正帮娃把脾胃 “养结实”。
第一点:注意少吃生、冷、甜类食物
长夏里,娃最爱的冰饮、冰淇淋、冰镇西瓜,但是经常吃这些会让孩子的脾胃功能下降,从而降低孩子的食欲。有妈妈发现,娃吃完冰西瓜,当天就拉溏便,或第二天胃口骤降,就是这个道理。除了 “冷”,“甜” 也是隐形杀手。夏天的甜饮料、奶油蛋糕、荔枝龙眼,吃多了不利于消化,对于孩子的脾气健康也会有影响。该怎么吃?试试 “温软淡” 原则:早餐喝小米粥、山药粥,午餐加一把炒白扁豆,晚餐煮点南瓜小米糊。如果娃想吃水果,把苹果、桃子蒸 10 分钟再吃,既保留营养,又不刺激脾胃。
第二点:督促孩子平时少吃零食
“娃不爱吃饭,是不是得多吃点零食补营养?” 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其实孩子脾胃容量小,零食吃多了,正餐自然装不下。尤其是长夏,脾胃本就容易 “疲劳”,薯片、巧克力、果冻这些高油高糖零食,会让脾胃一直 “加班”,时间久了就会 “罢工”。表现为积食、口臭、便秘,甚至反复感冒。所以,家长朋友要注意,在饭前 1 小时坚决不给任何零食(包括水果),让脾胃有 “空窗期” 准备接收正餐。另外,晚餐别让娃 “撑着”,睡前 3 小时不进食。
第三点:可以帮助孩子做推拿
孩子脾胃娇弱,吃药怕伤正气,不如试试安全温和的外治法。长夏湿气重,每天花 5 分钟给娃做推拿,能帮脾胃 “提提劲”。最简单的是 “揉足三里”,足三里在膝盖下 3 指(孩子自己的手指),胫骨外侧,每天按揉 100 次,能健脾胃、增食欲(按的时候用拇指肚顺时针揉,力度以娃不疼但有感觉为宜)。如果娃最近积食,加个 “捏脊”:让娃趴在床上,从尾椎骨沿脊柱向上捏到脖子根,每次 5-7 遍,能促进脾胃运化(早上捏效果更好,别在饭后半小时内做)。
很多家长说:“调理了几天,娃还是没胃口,是不是没用?” 其实脾胃调理就像 “松土”,得慢慢来。长夏有 30 天左右,每天坚持一点点,比如少给一次零食、多揉一次足三里,到立秋时就会发现:娃吃饭香了,夜里睡得沉了,连感冒次数都少了。记住,孩子脾胃好,不是靠 “补得多”,而是靠 “养得细”。长夏这阵子,少点生冷,少点零食,多些耐心,娃的脾胃自然会越来越结实 —— 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长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