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扼腕的消息在电影圈和关注历史题材的大众中掀起波澜 —— 历经八年精心筹备与制作的电影《731》,已确定没有上映的可能性,无数电影人的努力就此化为泡影。这部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旨在揭露侵华日军 731 部队滔天罪行的影片,自诞生起便命运多舛,如今更是遭遇 “腰斩”,令人唏嘘不已。
《731》的创作历程堪称一部艰难的奋斗史。早在 2017 年,导演赵林山怀揣着还原历史真相、警示后人的信念,决心将这段被尘封却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搬上大银幕。从那时起,项目便陷入重重困境。因题材极度敏感,涉及战争罪行与人道主义等复杂问题,多方资方望而却步,不愿为其注入资金。在漫长的等待与争取中,直到长影集团的老领导伸出援手,影片才终于有了出品方,艰难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让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创作团队开启了跨国取证之旅。他们踏遍日本的东京、千叶县和福冈等地,查阅美国解密档案,搜集散落各处的影像资料,力求做到 “每一处细节均有史可依”。导演赵林山甚至让自己的儿子退学,远赴日本助力证据搜集工作。在零下 30 度的严寒中,剧组坚持实景拍摄,演员们为贴合角色疯狂减重,只为真实呈现那段黑暗岁月。历经长达十年的剧本打磨,无数个日夜的心血倾注,这部饱含诚意的作品才得以完成。
然而,《731》从筹备阶段起就饱受争议,直至彻底失去上映机会,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部分人质疑影片对历史的呈现方式,认为存在娱乐化历史悲剧的嫌疑,角色塑造简单、剧情商业化,缺乏对这段沉重历史应有的深度挖掘与尊重。还有人举报影片会煽动对日本的仇恨,影响两国关系,全然不顾影片 “反战” 与 “人性救赎” 的核心主题。而一些 “家长群体” 以影片场景过于血腥、不适合孩子观看为由,持续抵制,全然不顾影片已标明 “未满 18 岁需家长陪同观影” 的提示。
消息传出后,网友们纷纷表达惋惜与愤怒。多数人认为,遗忘历史是对先烈的背叛,《731》承载着民族伤痛与记忆,不应被埋没,理应让更多人看到,以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也有人呼吁相关部门重新审视影片价值,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给予这类承载重要历史意义的影片更多上映机会。
电影《731》的夭折,不仅是一部作品的遗憾,更引发了大众对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与传播的深刻反思。在追求商业利益与文化娱乐的当下,如何在尊重历史、还原真相的基础上,创作出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引发大众共鸣的历史题材佳作,并让它们顺利与观众见面,成为电影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捍卫真相的道路任重道远,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被掩盖、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