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的《生万物》,用一幅跨越二十年的沂蒙画卷,将土地与人的羁绊编织成震撼人心的生命史诗。这部改编自人民文学奖作品《缱绻与决绝》的年代剧,以宁绣绣(杨幂 饰)从地主千金到革命农妇的蜕变为主线,在土坯房与梯田构成的视觉符号中,诠释了 “土生万物,地载群伦” 的深刻哲理。
剧中的天牛庙村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农民的血汗。宁绣绣的父亲宁学祥(倪大红 饰)摩挲地契时颤抖的双手,封大脚(欧豪 饰)在暴雨中守护麦田的身影,都在诉说着土地对农民的精神意义。当绣绣在流石滩发现被风雨摧残却依然绽放的紫堇,这个意象成为全剧的精神图腾 —— 正如沂蒙山人在战火与饥荒中始终坚守的土地情结,生命的韧性在贫瘠中愈发耀眼。
宁绣绣的成长轨迹是一条突破封建桎梏的觉醒之路。从被父亲视为 “土地附属品” 的待嫁女,到带领妇女成立互助组的革命者,她的蜕变充满张力。剧中两场戏尤为震撼:一是她亲手撕碎裹脚布时的决绝,二是在祠堂怒斥族长时的凛然。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更折射出整个乡土社会的变革。
剧集巧妙地将个人命运嵌入历史进程。从土匪横行到抗日战争,从土地改革到支援前线,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成为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当绣绣带领村民用传统农耕技术配合八路军的地道战时,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处理避免了主旋律作品的生硬说教,让历史叙事充满温度。
剧中的道具设计暗藏深意,土地丈量绳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权力象征;绣绣的刺绣嫁衣从华丽到破旧,见证了身份的转变。这些细节与倪大红 “摩挲地契如抚情人”、秦海璐 “捻佛珠施压女性” 的表演相得益彰,将抽象的主题具象为可触的情感。
导演刘家成延续了《正阳门下小女人》的现实主义风格,却在叙事节奏上更显张力。春耕时的祈雨仪式、秋收时的打谷场景,用近乎纪录片的镜头语言还原了农耕文明的仪式感。而战争场面的调度则充满电影质感,燃烧的麦垛在夜空中投下巨大阴影,既象征着破坏,也预示着新生。
配乐中的陕北民歌元素与现代交响乐的融合堪称神来之笔。当宁绣绣在田埂上哼唱《兰花花》,悠扬的旋律与远处轰鸣的拖拉机声交织,奏响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乐章。这种视听语言的创新,让乡土叙事焕发出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