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强来了东平都只能卖鱼”,这句在社交平台疯传的热梗,将《狂飙》与近期热播剧《以法之名》巧妙勾连。曾在《狂飙》中从底层鱼贩逆袭为黑恶枭雄的高启强,在《以法之名》的虚构城市 “东平” 却被网友调侃 “毫无用武之地”,只能重操旧业。这一夸张比喻背后,藏着《以法之名》对扫黑题材的突破性诠释 —— 当黑恶势力的根系盘桓于政法系统内部,当正义的追寻者陷入权力与利益的迷局,这场正邪博弈的残酷程度,远超观众想象。
在《以法之名》构建的 “东平” 世界里,黑恶势力的阴狠与狡诈达到新高度。剧中反派手段之极端令人脊背发凉:为掩盖罪行,他们能将谋杀现场伪造成溺亡的 “自杀” 假象,用暴力砸碎鱼缸销毁关键物证;甚至将对手 “扔垃圾场发电”,以物理消灭的方式斩草除根。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政法系统内部的腐败如同癌细胞般扩散。调查组一次次陷入诬陷困境,关键证据被人为阻挠,高层以 “维稳” 之名干预案件,让法律的天平在权力与利益的重压下严重倾斜。商人、官员、司法人员形成闭环利益链,将整个东平城编织成密不透风的腐败网络,外来势力即便试图打破僵局,也如蚍蜉撼树。
该剧通过万海案、张文菁案、乔振兴死亡疑云等多案交织的叙事手法,抽丝剥茧地揭露地方黑恶势力与公权力的深度绑定。不同于传统扫黑剧将矛头直指外部黑恶势力,《以法之名》选择 “刀刃向内”,聚焦司法系统内部腐化,这种极具批判精神的视角,直击观众内心。剧中正直检察官洪亮被停职、指导组被迫解散、受害者家属申冤无门等情节,让观众直呼 “憋屈”,却也因其对现实扫黑除恶艰难历程的真实折射,引发强烈共鸣。
与《狂飙》中草莽出身、锋芒外露的高启强不同,《以法之名》里的反派余天成、陈胜龙等幕后操控者,行事风格更为隐晦深沉。他们深谙权力运作之道,善于利用制度漏洞与人情关系,在幕后操纵一切,其权力手段的隐蔽性与破坏性,使得正义力量的对抗之路布满荆棘,也让 “东平水更深” 的认知深入人心。
《以法之名》用极具冲击力的剧情与深刻的现实观照,为扫黑题材剧开辟了新路径。它不仅让观众看到黑恶势力的复杂与残酷,更让我们思考,当正义面临权力与利益的重重围堵时,该如何坚守法律的尊严与社会的公平。这场发生在 “东平” 的正邪较量,或许正是现实世界扫黑除恶斗争的缩影,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