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叫做 “生鲜之王” 的永辉超市,在 2025 年上半年大幅关店。财务报告说,这家全国连锁超市在短短半年里关了 227 家赔钱的门店,等于平均每天关 1.26 家,是近五年同一时期关店最多的。这场 “断臂求生” 里面,既有传统超市都遇到的行业难题,也反映出永辉在新零售潮流里的转型尝试。
永辉超市 8 月 20 日发布的半年报告说,公司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了 20.73%,降到 299.48 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从赚钱变成赔钱,净亏损有 2.41 亿元。这种不好的情况,直接原因就是大规模关店带来的连锁影响 —— 关 227 家门店产生的房租赔偿、员工辞退等费用,直接让这一时期损失超过 8 亿元。
要注意的是,这次关店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从 2024 年 5 月开始 “学习胖东来” 转型后,永辉一共关了 459 家门店(2024 年关了 232 家),等于平均每 1.5 天关一家。这样大幅度的调整,原因来自公司对现有门店的重新评估:2025 年上半年,永辉已经开业的门店从年初的 745 家大幅减少到 552 家,减少了 25.9%。
碰到行业不景气,永辉选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全面学习河南本地超市榜样胖东来,把精力放在提升零售品质和顾客体验上。到 6 月底的时候,已经有 124 家门店完成了 “胖东来式” 改造,包括优化商品种类、改服务流程和提高员工福利。
改造后的门店表现出很强的活力。拿河南市场来说,改好的郑州国贸 360 店,顾客每次消费的钱涨了 37%,再次购买的比例升到 6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很多。可是转型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造期间门店关门,导致短期收入减少;升级供应链时替换商品,让毛利率降了 0.78 个百分点;再加上关店的费用,最后出现了 “改造带来的增长,抵不过关店造成的损失” 的情况。
线上业务成了少有的好消息。虽然线上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了 29.97%,可是通过 “店仓一体化” 的模式,永辉线上的店仓业务在上半年全都赚了钱;自己做的送货到家业务,平均每天有 21.6 万单,每个月再次购买的比例是 56.3%。这样 “线下改造 + 线上突破” 的双方面推动,被认为是永辉解决问题的关键。
永辉关店潮不是只有它这样。2025 年上半年,全国超市行业的大门店数量一直在减少;6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可比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降了 12.4%,而社区超市和标准超市分别涨了 4.8% 和 6.3%。出现这样的差别,里面是消费习惯改变和行业竞争变激烈的双重压力。电商的冲击一直在加强,像美团买菜、叮咚买菜这样的即时零售平台,已经渗透到 28% 的市场;年轻消费者在网上买生鲜的比例超过了 45%。永辉的线上业务虽然在增长,可是它只占总营收的 18.33%,还是难以抵消传统销售渠道的萎缩。
永辉关 227 家店,既是传统超市行业不景气的缩影,也是零售业变革的提前演练。当大卖场的时代慢慢过去,能不能在提升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和提高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会决定企业的生存或倒闭。就像零售专家说的:“未来超市的竞争,不是比门店数量多,而是比单家门店的价值高。” 永辉的转型路虽然满是困难,可是它尝试的 “品质零售 + 线上线下结合” 的模式,可能会为行业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