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7 日,宝马集团 i 系列设计主管凯・兰格(Kai Langer)在领英上正式说,在宝马工作二十多年后,他已于 8 月 1 日加入小米公司,当汽车设计高级顾问。这个消息很快引起全球汽车和科技行业的关注,大家觉得这是传统车企人才加快跑到新能源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凯・兰格在声明里说,小米是 “全球最有进步、发展最快的大科技公司之一”,小米第一次做汽车就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智能生态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新想法,和他自己的设计理念很合。公开资料显示,这位德国设计师从 2003 年开始在宝马集团工作,深度参与了第一代宝马 i3 和 i8 的设计,还负责过宝马 MINI 的内饰设计和集团前瞻设计工作室的管理,是宝马电动化转型时的核心设计人员。
这次跳槽不是单独的事。2023 年的时候,小米汽车团队已经招了前宝马 iX 首席设计师李田原、前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仇臻等行业里有经验的人。台湾媒体说,小米正计划在欧洲开独立的汽车设计中心,凯・兰格的加入可能会让这个计划推进得更快。现在,小米汽车慕尼黑研发中心已经有几十位德国汽车专家,包括前宝马限量车型部门总经理 Rudolf Dittrich,形成了 “传统车企经验 + 科技公司思维” 的跨界团队。
“设计是汽车品牌不一样的核心地方。”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明在采访中说,新能源汽车时代,设计已经从单纯的好看变成技术整合和用户体验的载体。凯・兰格的加入,可能帮小米在智能座舱、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比如,他在宝马时负责的 “轻量化设计”,让 i3 的续航比同时期的其他车提高了 18%,这个经验对小米 SU7 等车型的更新优化有直接用处。
要注意的是,小米在汽车设计上花的钱特别多。2023 年发布的第一款车 SU7,设计团队有 3400 人,研发投入超过一百亿元,用了 9100 吨一体化压铸技术和 800V 高压平台,在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等核心地方技术超过了别人。凯・兰格在宝马积累的 20 年经验,会和小米的智能生态互补 —— 就像雷军说的,“智能电动汽车是大一点的手机装了四个轮子”,而设计正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关键。
对宝马集团来说,这次人事变动可能带来短期的影响。2024 年宝马重组过设计部门,招了极星汽车设计主管来应对电动化挑战,但凯・兰格的离开还是可能影响高端电动车设计的连贯性。不过行业观察的人觉得,传统车企的人才流动其实是行业变化的体现。奥纬咨询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的人才比之前增长 47%,其中智能驾驶、用户体验等领域缺的跨界人才特别多。
“这是双方都愿意的选择。” 汽车设计专家李想分析说,小米需要凯・兰格这样的 “传统专家” 来提高产品质量,而设计师自己也想在科技公司的平台上实践更前沿的设计理念。其实,凯・兰格在宝马后期已经开始研究 “数字孪生” 设计工具,这和小米在 AI、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积累很合拍。有消息说,他入职后会重点参与小米下一代车型的 “移动智能空间” 设计,目标是在 2025 年量产的车上实现 “人车家全生态” 的无缝连接。